膠囊醞釀漲價 行業整合在即
在今年的全國藥品交易會上,盡管涉案膠囊廠被拒之門外,但仍有安徽黃山、山西廣生、益力膠囊、九江昂泰等膠囊企業來積極叫賣膠囊。
“膠囊事件在此時發生可能帶有偶然性,但早天晚天發生這個情況是必然的。”中國醫藥包裝協會副會長、空心膠囊專業委員會主任張世德昨日在藥交會上作中國膠囊制造行業情況的報告時表示。
張世德表示,短期膠囊行業會遭遇消費下滑的陣痛。長期以來,膠囊業賣一萬粒只賺兩三元錢,很不合理,將來膠囊價格肯定要調整。而此次藥用膠囊鉻超標事件已為提價行動醞釀了條件。
“此次漲價無需企業主動”
“我們是浙江新昌的,也是合格的。”浙江華光膠囊有限公司的員工昨日對光顧展臺的所有來客解釋道。
昔日“膠囊之鄉”的出身,此時卻好似一個污點。未免顧客誤解,華光膠囊還特地打印了一篇中新社已發布的對膠囊事件的后續報道,其中提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事發后曾走訪檢測結果合格的華光膠囊。
據介紹,華光膠囊目前擁有20條自動膠囊生產線,年產80億粒。
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顯示,中國膠囊制造業擁有全自動生產線約有300臺左右,裝機年生產能力為1000億粒左右;擁有半自動生產線為400臺左右,裝機年生產能力為1000億粒左右。而新昌縣在此次事件前的年裝機能力約為1000億粒。
華光膠囊此次給出的空心膠囊報價是1#空心膠囊125元/萬粒。這一價格在當天參展企業報價中并不算高。
一家山西的膠囊生產企業給出的報價是160元/萬粒。該公司長期向斯達舒、康源、仁和等企業提供膠囊。銷售人員還表示,膠囊漲價已是遲早的事情。
今年3月,因為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升等影響,明膠行業已經歷了一次提價,漲幅在5%-10%,明膠業原來的成本是五六萬元/噸。
不過,雖然膠囊業的主要成本是明膠,但因為競爭激烈,在那次原材料漲價中,大部分的膠囊企業并沒有提價。
張世德表示,他提請膠囊企業在低迷的時候,應該反對低價競爭;而在好賣的時候,更要理性看待,不能見機漲價,也要對客戶負責。
在張世德看來,這次漲價不用膠囊企業主動提價。張世德表示,因為一方面有傳統客戶群在這里爭膠囊,另一方面新客戶主動愿意出較高的價格,以保證企業的正常生產。
另一方面,膠囊業的一條鐵律,更是“膠囊一低迷,明膠肯定提不起來,而膠囊一復蘇,明膠價格肯定會起來”。隨著膠囊業復蘇,明膠價格也會再次上漲。
膠囊行業龍頭企業之一的安徽黃山膠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建飛表示,膠囊接下來肯定會提價,因為其他的膠囊不能用了。比如石藥,膠囊的需求很大,黃山膠囊已經緊急幫它生產一部分,以保證藥品的正常供應。
據悉,黃山膠囊的年生產能力達200億粒,現正籌備上市。
行業整合在即
“原來還有點猶豫,現在也認為事件是個產業整合的契機。而對行業的整合肯定是募投項目之一。”胡建飛昨日說。
說起其競爭對手蘇州膠囊,胡建飛坦言,黃山膠囊的產量和蘇州膠囊接近,“在品質方面,也值得我們學習。他們有很強大的研發團隊。”
數據顯示,全國持有生產許可的企業有130家,而蘇州、青島、山西廣生、安徽黃山四家膠囊公司的年裝機生產能力為700余億粒左右,約占全行業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蘇州膠囊隸屬于跨國公司輝瑞旗下,其余均為本土膠囊制造企業。
但中國膠囊產業整體供過于求,行業每年的需求僅為1500億粒。
而媒體曝光的藥用膠囊鉻超標事件,正暴露了膠囊行業長期積習的一些弊病。張世德表示,十幾年來,其幾乎每年前往新昌調研企業,且已多次警醒企業及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直到此次出事。
張世德說,現已查明的事實真相為,浙江省新昌縣的華星膠丸廠、卓康膠囊有限公司兩家膠囊生產企業使用鉻含量超標的工業明膠(俗稱“藍片膠”)來生產“藥用膠囊”。而這些“藍皮膠”的始作俑者分別來自江西省戈陽縣龜峰明膠有限公司和河北學洋明膠蛋白廠。
而對于此次事件的原因,更有業內人士指出,這只是冰山一角。一位藥企負責人則表示,他覺得更恰當的提法是“波及”,而非涉案,因為情況非常普遍。真正的“蓋子”還沒有揭起來。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制藥企業應該對進廠原料、輔料、包材進行“全檢”,但在現實操作中,大多數的藥企甚至沒有配備相關檢測設備。
一位醫藥行業專家表示,他曾看到國務院研究室的一個報告,說中國中西部地區假藥盛行。由此可見膠囊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不管如何,這都提醒膠囊企業加強“防火”意識。據張世德介紹,膠囊行業的相關標準還將在2015年版《中國藥典》中完善。比如關于膠囊上印字的問題。張世德說,“有些企業在膠囊上印字是為了防偽,且不說是否有效,對此也應該有所規定。”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目前我國物聯網芯片產業鏈各環節基本完善,參與者眾...[詳細]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