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船業如何逃出死劫
原因
行業低迷誰之過
中國造船業一個最大的缺陷就是“發動機過于薄弱”:核心技術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訂單處處受制于他人
就利潤額來說,中船協6月25日的報告顯示,1-4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實現利潤總額102億元,同比下降17.6%。其中,船舶制造業84億元,同比下降23.4%;船舶配套產業制造業11.7億元,同比增長1.7%。不過,在業界人士看來,現在需要探究的不是利潤,而是尋找造船業低迷的原因。
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實際上,航運業根本未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恢復,航運業的衰退,加之造船本身需要大量的資金,外因與內因相結合,就造成了目前造船業的低迷。另外,還有觀點稱,金融危機后,相關部門的寬松信貸條件令一些債臺高筑的造船廠得以維持生計,但卻在客觀上斷絕了造船企業長期發展的動力。
那么,在專家看來,造船業低迷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宋頌興:現在的造船業應當是處于一個調整時期,這與全球經濟形勢有關,且是經濟萎縮、行業受困的典型體現。但根本上看,中國造船業一個最大的缺陷就是“發動機過于薄弱”:核心技術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訂單處處受制于他人。當然,對于造船業而言,行業的低迷現狀不完全是壞事。因為,中國造船業大而不強,本身就需要調整。同時,早幾年前,造船業確實發展太快,導致透支了現在的發展和成長,這也是導致目前造船業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另外,還有外部因素——金融危機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讓造船業新訂單大幅減少,并最終不得不進入“冰河期”。
繆華:造成行業低迷有多種原因,例如人力成本上升、需求減少、宏觀經濟形勢不好等。但最主要的還是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就周期看,航運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宏觀經濟的影響不一定會立即體現出來,會有滯后的現象。但是一旦體現出來,形勢就非常嚴峻,比如,嚴重影響了目前造船業的發展。
廖玉偉:2008年的金融危機造成了經濟的衰退,貿易量減少、訂單量驟降。這直接導致了航運市場的低迷,而造船業作為航運業的上游產業,自然會受波及,乃至出現虧損。另外,就是成本的相對上升。造船使用的鋼材價位已下跌至4300元/噸,但是其下降的幅度還是遠小于船價下降的幅度,相對成本還是上升的。
崔新生:主要是訂單問題,市場需求下降。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造船企業訂單、租賃業務處于下降趨勢。
這個行業的船只主要是兩種業務,一種是船只造好租賃出去,另一種就是按訂單造船,現在這兩種業務都不好,因而造船企業處于低迷狀態。
影響
反映中國經濟現狀?
中國造船業的主要訂單是國際方面,應該是對國際經濟反映較大,對中國經濟反映較小
造船業是集資金、技術和人才等于一身的典型的密集型產業。造船業的上游就是航運業,而航運業是否興盛,主要看煤炭、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運輸量如何,這又是市場需求及宏觀經濟發展形勢體現之一。另外,造船業與鋼材、鋁材、機電等行業關系密切,造船業不興盛,對鋼材、鋁材等的價格不可能不造成影響。因此,造船工業往往會被看作是反映宏觀經濟形勢的指標之一。
那么,此輪低迷的造船業形勢,對宏觀經濟影響幾何?
宋頌興:造船業的現狀反映了實體的經濟情況,甚至可以說,是實體經濟現狀的具體表現。與此同時,這也在客觀上說明了,中國經濟現在也處于一個調整期。
繆華:造船業的危機是宏觀經濟的一個體現,但是造船業的危機說不上反映實體經濟情況。因為,造船業畢竟只是實體經濟的組成部分之一,反映宏觀經濟的指標還有很多。
廖玉偉:實體經濟和造船業是有關聯的,不過滯后于實體經濟。所以實體經濟不好會導致造船業的不景氣,而造船業的不景氣,不一定可以反映出實體經濟的什么問題。當然,就現狀而言,造船業目前的低迷,與中國經濟增速下滑不無聯系。
崔新生:中國造船業的主要訂單是國際方面,應該是對國際經濟反映較大,對中國經濟反映較小。中國造船業
實際只是個加工業,按照圖紙裝配,設計性的很少涉及。在國際訂單方面,由于市場價格優勢,非國有造船業一般訂單都要比國有企業多得多。
應對
如何渡過難關
造船業需要轉型升級。首先是業務結構的轉型。其次是市場的轉變,可以向高技術市場轉變
危機下,如何過冬?這成了很多造船企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江蘇部分造船企業就曾把一部分希望寄托于政府的扶持,而有關部門也確實下發過相關文件提到過扶持造船企業。比如,造船大市江蘇省靖江市副市長沈南松最近就公開表示,該市將進一步拓寬思路,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在“危”中尋“機”,安全過“冬”,推進當地船舶工業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不過,政府的扶持能否從根本上推動造船業走出冬天,尚需時間的檢驗。但有專家建議,應在此時推動造船行業的兼并重組,甚至擠掉原先可能存在的市場泡沫。工信部日前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兼并重組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動優勢企業實施強強聯合、跨地區兼并重組、境外并購和投資合作,以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船舶被列為加快兼并重組的重點行業。
宋頌興:造船業要應對這場危機,必須加快轉型升級。具體來說,競爭力不夠強的企業或被淘汰、或被兼并、或被收購,一系列舉措完成之后,才能使造船業企業的質量更好更強。同時,還需要加強技術培訓和技術積累。另外,國家方面應當有選擇地對核心企業進行扶持,可以是技術上的扶持,也可以開展科研討論,尤其要強化“發動機”——即核心競爭力的培養。最后,要推進產業發展方式轉變,構筑產業競爭新優勢,確保產業實現平穩可持續增長。
繆華:應對危機還是應從宏觀方向著手。首先,企業需聯合團結,形成資源共享,共同抵抗外部糟糕的宏觀形勢。另外,企業的聯合也需要政府的支持,有了政府的支持,才能順利渡過難關,但需要說明的是,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政府。
廖玉偉:造船業需要轉型升級。首先是業務結構的轉型。過去船企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造船上,而現在可以將一部分精力轉移到非船產品。對其進行開發研究,產品升級,進而更好、快速地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其次是市場的轉變。當傳統市場出現了問題,可以向高技術市場轉變。這類市場目前還有提升空間。最后是需要加強自主研發,并且上至造船業,下至航運業要一起合作,形成產業鏈,并理順其中的鏈條。
崔新生:做好調整和升級優化,造船業的轉型很困難,因為它本身屬于一個專業性比較強的企業,應該完善產業鏈,尋找差異化機遇,做好行業本身的升級優化。中國造船業可避開自身短板,利用在小型船只銷售方面的優勢,往更專業方向發展,解決目前困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