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中石油與俄天然氣公司接近達成價格協議
中俄天然氣談判或成功在即
日前有消息人士透露,中石油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正就兩國天然氣貿易進行緊鑼密鼓的談判,并已經接近達成一項價格協議。據稱這將是自去年10月俄總理訪華時承諾年底簽約以來,中俄天然氣談判取得的最大突破。
俄總理梅德韋杰夫2013年10月下旬訪華,代表俄方與中國簽署了包括石油、水電、煤炭等在內的多個能源領域的合作協議。但外界更為關注的是曠日持久的中俄天然氣貿易合作能否順利開花結果。
俄羅斯是中國最大的領邦,也是重要的能源供應國。近年來,通過“貸款換石油”模式,中俄簽署了一系列大規模原油貿易協議,然而幾乎與石油貿易談判開始于同期的天然氣貿易合作卻因價格分歧遲遲沒有進展。
據了解,俄羅斯向主要客戶歐洲的天然氣出口價格在350美元/立方千米以上,因此也希望輸往中國的天然氣價格能與此一致,否則單方面價格差距可能會招致歐洲不滿,要求下調天然氣價格。
而中方希望俄羅斯出口天然氣價格能夠在235美元/立方千米左右,畢竟中國國內天然氣價格水平尚未與國際接軌,貿然接受較高價格條件會引起國內其他消費品甚至是工業品價格上升,導致通貨膨脹和經濟動蕩等一系列負面結果。
逾百美元/千方的價差是中俄天然氣貿易談判的攔路虎,也是讓中俄一輪又一輪談判始終無果而終的關鍵因素。
然而近年來,隨著歐債危機發酵,歐洲經濟放緩導致對俄天然氣需求下降,以及北美地區爆發的頁巖氣革命,改變了全球天然氣供需格局,俄羅斯作為全球最大天然氣生產國的地位岌岌可危。
在這種情況下,為保障國內油氣領域投資,俄羅斯不得不向東看,放低身段,以更積極的姿態同中國談判,而中國作為油氣需求大國,在定價上逐漸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此外,中國在國內天然氣市場進行的一系列價改,也讓以中石油為主的進口氣商產生了更大的談判動力。去年7月,國家發改委首先上調了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居民用氣階梯氣價的方案或也在年初出臺。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這些舉措都有助于改變進口氣價格倒掛的現狀。媒體此前多次報道稱,中石油進口天然氣業務長期大規模虧損,拖累了公司業績。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