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增速同比下降130個基點 隆冬降臨
太陽能光伏產業的“隆冬”已經來臨?
據預測,今年太陽能光伏市場的安裝量同比將增長20%,而去年實際增長了153%,前后兩年間巨大的發展落差讓人震驚。
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太陽能光伏產業已經進入隆冬,暴利的光環已經消退,只剩下一地雞毛。
市場到底怎么了?
很多人不禁要問,為什么這段時間內光伏行情會變得如此糟糕?
這還要從2000年,我國的“光伏發展元年”說起。從2000年開始,我國的光伏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到2010年,已經是連續4年從產能到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光伏發電安裝市場的65%。
與此同時,中國已經形成了多家世界級的光伏產品生產企業,并分別在美國、香港上市。從已上市企業的市值看,世界十大光伏企業中,我國有保利協鑫、茂迪(臺灣)、天合光能、無錫尚德四家,分別位居第二、五、七、八位。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無錫尚德的光伏組件出貨量已經是連續第五個季度拔得世界頭籌,英利保持第二,天合光能本季度排名上升為第三。第一太陽和夏普在2010年還分列二、三位,而本季度則排名下降到第四和第六。
按照故事發展的邏輯,中國版的光伏市場盛宴應該繼續上演,一切看似都那么的順利。
然而,只有真正了解光伏行業的人士才知道:在中國光伏市場盛宴的背后,等待他們的是巨大的危機,嚴重依賴國外市場的中國光伏產業只能看別人的臉色。
一位長期觀察光伏產業的專家告訴記者,國內光伏產業嚴重依賴國外市場,今年以來,受歐債危機影響,歐洲各國紛紛削減光伏補貼,原本占據世界光伏裝機70%以上、占中國光伏電池出口80%的歐洲市場需求大幅下降。
“光伏電站投資對融資能力和資金成本敏感度很高,歐債危機讓歐洲各國紛紛削減光伏補貼。”上述人士說,光伏制造業的發展,必須要結合歐洲國家的政治及經濟變化,現在的問題是,歐洲銀行的前景已經被蒙上一層厚重的陰影。如果希臘債務違約和意大利銀行爆發擠兌潮的話,那么歐洲有很大機率引爆銀行危機。
據悉,歐洲當地銀行是大部分光伏電站和光伏系統、屋頂項目的保護傘。沒有銀行,電站等項目都只能依靠自有資金建設。而如果銀行本身都已經面臨倒閉、擠兌或者其他危機了,那么還怎么可能會有心思來給一些光伏電站項目提供足額的貸款呢?
歐洲市場疲軟,雪上加霜的是:美國這一光伏新興市場,也有可能變為泡影。
10月19日,美國7家太陽能制造企業共同發起一項針對中國公司的聯邦貿易訴訟,指責中國太陽能企業在美國及全球市場上“傾銷”太陽能產品,并要求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產品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11月8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這是美方首次針對中國清潔能源產品發起“雙反”調查。
相關人士表示,這次“雙反”調查的展開,極有可能使得當地的光伏電池價格大幅上升,這本身對于全美光伏電站收益率有很大影響,美國有可能不再成為最佳投資地之一。
美國光伏組件安裝量接近900兆瓦,光伏組件市場大約有108億元人民幣,屬于除歐洲之外的最為重要的市場之一。
企業整合或是常態
外部市場供求關系的急劇變化,造成了如今世界光伏市場整個產業鏈產品價格慘烈暴跌。
數據顯示,從今年年初到現在,原材料到終端各個環節產品的價格跌幅都在60%以上,僅以多晶硅原料為例,從年初的70多萬元每噸跌到目前20萬元左右每噸。據介紹,這已跌至大多數多晶硅生產企業的成本點以下。
與此同時,中國光伏企業數量和產能卻是巨大的,2008年,中國的光伏產品生產企業數量不足百家,而目前已在400家以上,其產能在2009年就已供大于求。價格暴跌、產能過大,其結果只能是行業的殘酷整合。
歐債危機至今尚未解除,美國“雙反”調查結果依舊不明朗,國內的光伏企業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