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檢測合格的膠囊很可能也使用了工業明膠
專家介紹,目前只能檢測明膠產品或使用明膠的食品中鉻含量及重金屬含量是否符合標準。
董金獅介紹,很多企業會把工業明膠和食用明膠混配,這樣就可以達到食用明膠重金屬檢測的要求。因此即便是檢測合格的產品,也不能證明不含工業明膠。
“變異”
行業競爭與“染毒”
根據媒體報道,部分空心膠囊生產企業以工業明膠替代了藥用明膠,以降低成本。
新昌縣空心膠囊行業協會會長王偉良曾向媒體介紹,目前該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在2003年以前,空心膠囊制造業利潤超過20%,現在企業凈利潤在6%至7%。
“生產者一般將工業明膠摻入藥用明膠或食用明膠來使用,并不是直接用來制作空心膠囊,因為風險太大。”4月25日,董金獅說,“但這樣可能檢測不出鉻超標的明膠更危險。”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我國制藥行業年度需求膠囊量約為1000億粒,而全國持有藥用膠囊生產許可證約120家企業年生產能力約2000億粒。
業內人士稱,空心膠囊生產過程中有5個步驟控制質量,均依賴于企業自覺檢測。
浙江新昌被稱為“膠囊之鄉”,據媒體報道,此次涉毒8家浙江新昌膠囊企業,共有生產線約100條。一條生產線年產能約2.5億粒,這些涉毒的企業年產能達250億粒。
以此推算,涉毒企業年產量占到全國膠囊生產總量的八分之一。而藥企購進怎樣的膠囊,要憑自律。
“部分藥廠在購進空心膠囊時,也并不進行嚴格檢測,或者因為成本較低,心知肚明,放任這一現象。”董金獅說。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此次涉事的四川蜀中制藥,膠囊采購成本僅為每粒兩三厘錢,即每萬粒只需二三十元。
“解毒”
自律與監管須并行
根據《關于明膠若干問題的報告及建議》,由動物皮、骨到明膠再到膠囊以及藥品的整個生產流程中,檢驗環節有8個。除質監部門和藥監部門對成品明膠和成品藥把關外,其他6個環節主要依賴企業自律。
國際藥用輔料協會會長(中國)劉曉海曾對媒體介紹,產品質量由生產企業負責,這是國際公認的準則。在國外,基于行業的自律和責任,藥用明膠一般均采用“提取自動物皮膚、骨骼的原蛋白”作為物料來源,其明膠質量由生產明膠的企業負責。其次,藥品制劑企業在選擇明膠原料時,要對明膠生產企業物料來源、生產工藝、質量檢驗等進行審計,符合本企業生產藥品的要求時方進行采購。因此,美國在其明膠質量標準中沒有鉻的限量指標。
董金獅介紹,在過去數年時間里,明膠行業協會也曾組織生產企業簽署行業自律承諾書,并繳納保證金,但這些舉動仍不能杜絕工業明膠流入食用、藥用領域。
其實早在2004年,工業明膠充當藥用或食用的現象已被曝光。媒體報道河北古城鎮和山東興福鎮的“垃圾明膠”進入食品鏈,隨后當地進行了一場大規模聯合執法行動。但不法企業被關停后很快“死灰復燃”,直至此次事件發生后再被查處。
在董金獅看來,這是因地方缺乏監管,缺乏執行力度。“監管部門監管的核心不是簡單的抽樣檢測得結論,而是要監管生產企業的原輔材料的采購記錄和核實其真實性,工業明膠的問題實質上就是原輔材料的問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辦法是加強原輔材料的源頭管理,加大打擊力度。”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