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礦石交易平臺開市 首日成交量“還可以”
5月8日,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正式開啟實體交易,當天共成交三筆交易,實現成交量24.2萬噸。
專家表示,平臺的運行效果至少要經過一個月以上的觀察。
運行效果需長期觀察
根據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提供的信息,現貨平臺交易首日共完成3筆交易,第一筆為屬于港口現貨的vale65共計2萬噸,成交價每噸人民幣1080元,總價2160萬元人民幣;第二筆交易為尚屬運輸途中的PB粉16.5萬噸,成交價為每噸145美元,總價為2392.5萬美元;第三筆交易成交量57000噸,成交價每噸102美元,總價為581.4萬美元。北礦所沒有透露這三筆交易的買賣雙方。
前瞻產業研究院礦產行業研究員陳瑞認為,該交易平臺每年應達到1億噸的交易量(即進口量的20%),才能在定價上發出有分量的聲音。而這也正是平臺主辦方表態期盼的一個數字。但若以首日的成交量計算,這一數字尚有不少差距。
不過,業內專家張佳斌表示:“大家關注交易量是對的,但是盯著首日交易量意義不大,首日三筆交易成交量還算可以,但以此來推斷一年的效果誤差太大,至少要經過一兩個月的長期觀察才能初步推斷平臺的運行效果。”
一些鋼鐵企業希望更多的鐵礦石廠商能夠加入這個平臺。鞍鋼礦石貿易部人士表示,如果該平臺發展較好,將會將鞍鋼目前貿易量的30%在平臺進行。
各方仍存觀望心態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中國鐵礦石平臺被認為是中國鋼鐵業試圖推動形成公正、透明的國際鐵礦石價格形成機制,爭奪市場話語權的重要平臺。平臺由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與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五礦商會力推,于3月29日開始試運行。
此前業內擔心不會加入該平臺的國際四大礦山均已成為其發起會員。目前平臺會員為138家,其中礦石生產企業60余家,來自海外的礦山已經超過20家。
據悉,目前觀望、試探以及期盼其成長的心理仍然是各方的主要心態,“看好但得再看看”成為業內廠商接受采訪時用得最多的詞語。
盡管已入局,但國際四大鐵礦石供應巨頭無一例外地均沒有表態會放多少量到這一平臺上。FMG稱由于FMG礦石產能急劇擴大,需要多種渠道進行銷售。淡水河谷則認為,此前的長期協議仍是主要的銷售手段,因為現貨未必能創造多少利潤。陳瑞認為,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命運仍要看四大礦山的臉色。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