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限購汽車誰會跟進?
日前,廣州正式宣布從7月1日起對汽車進行限購,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廣州是繼上海、北京、貴陽之后,第四個采用汽車限購令的城市。
廣州“限牌令”公布得如此突然著實令人費解,而限購的主要原因還在于“治堵”。 專家表示:“目前,廣州中小客車保有量和出行量持續快速增長,城市交通擁堵日趨明顯,機動車排放對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也日漸增大,所以推行‘限量’政策不失為‘治堵’的好辦法。”
不過,廣州汽車限購對于當地汽車市場無疑是重大的打擊,分析指出,由于經濟不景氣,人們的購車能力及購車欲望都大打折扣,再加上現在人們購車也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所以汽車銷量一直處于低谷期,廣州的“限購”無疑會使銷量進一步下滑。
除此之外,有媒體報道稱,限購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可能在于其他城市跟進的可能性,這使得未來汽車需求增長將面臨更多不確定因素。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汽車行業分析師李昕表示,廣州限購令自身對中國整個車市銷量影響不會太大,但其更深遠的影響在于一線城市的示范效應,算上之前已經執行限購令的北京、上海、貴陽,廣州成為了中國第四座對汽車進行限購的城市。他指出:“目前還有很多二線城市正在研究推出自己的限購措施,據我所知包括杭州、西安,如果更多城市跟風出臺限購措施,對中國汽車產業的銷量將造成極大影響。”
不過,上述專家認為,廣州的限購政策不會產生太強的跟風效應,主要是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汽車保有量及增長情況也不同,另外交通治理情況及擁堵情況各地也存在差異,不可能出現盲目跟風的現象。“但是也不排除這種可能,一旦蔓延可能會使當地交通結構更加不合理,一些合理的用車需求也會被壓制。”他說。
由此可見,汽車“限購”絕非解決城市交通的“最佳良方”。對此,專家指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需要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與合作。他建議,首先,政府應該對城市交通進行合理規范和布局,從源頭解決問題;其次,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拓展新能源汽車的開發與應用,促進綠色交通工具的使用;再次,個人應該奉行綠色環保的出行理念,徒步或者自行車都是不錯的選擇。
李昕則建議,首先,思路應該從單純限制機動車保有量轉變為限制同一時段在路上行駛機動車數量上來。其次,應該加大用車成本,比如可以效仿其他城市,收取“擁堵稅”,用取得的收入改善公共交通,這種操作方式更為可取。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