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下跌20% 發電企業繼續虧損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2011年全國煤炭產量超過35億噸,全國煤炭新增產能達到9500萬噸,14個大型煤炭基地產量達到32億噸,2011年全國煤炭合同匯總量超過15億噸,但真正能執行的數量無法確定。
這一切似乎說明只有當煤企成了自己的子公司,才會足額供應煤炭,這也逼企業走煤電一體化的路子。自2008年始,五大發電集團陸續進入煤炭開采業務,去年11月,新疆哈密三塘湖煤田累計查明2000米米上淺煤炭資源量1200億噸,大唐、中電投、國電隨后進駐,欲開發煤炭、煤電、煤化工等項目。
數據顯示,2011年華能的煤炭產量達到6652萬噸,到2015年預計達到1億噸。中電投的煤炭產能達7275萬噸,成為全國第三大煤炭企業。據大唐年報披露,2011年上市公司掌握的煤炭產量為1120萬噸,低于中電投和華能,這可能是大唐虧損較為嚴重的原因之一。
今年以來,煤價整體處于下跌走勢,開年到現在,7個月有余,國內煤價跌幅接近20%。這一跌幅比2011年最高時降低200元左右。
但電力行業的虧損依舊,數據顯示,截至7月12日,根據證監會電力行業劃分標準,滬深兩市共有24家上市公司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報,其中有17家公司業績預虧或預減,占比超過70%。
據此看來,電價的上調、上半年煤價的下跌并沒有使得電力企業徹底擺脫虧損的泥沼。
李廷認為,雖然煤價在發電成本中占最重要的位置,但今年因為經濟形勢下滑預期明顯,電廠發電量總體下降,電廠盈利前景仍不容樂觀。
因此,在李廷看來,更為重要的是,發電企業應進行調整,降低內部管理成本和財務成本,這樣才可能在不利條件下實現盈利。
王志軒則認為,每次煤價上漲時,國家都要求電廠自己消化30%的成本,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廠原來能夠提升的空間已經逐漸被用盡,煤炭價格上行導致虧損在所難免,“雖然今年煤炭價格下行,但之前電廠一直在消化過去采購的高價煤炭,現在才開始利用新進的低價煤炭,但目前煤價仍總體偏高,煤價高位運行的情況下,電廠除了依靠國家政策外,別無他法。”
降本增效需電價改革
“五號文件(指《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編者注)從2002年發布到現在已經十年,就目前來看,完全是失敗了,這需要國家對電力改革重新思考。”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雖然電廠一直在虧,但電網卻一直穩賺不賠,電網從發電企業購電,然后再賣給用電方,電網以此賺取差價,這一模式保證了電網盈利,因此業內人士認為,除了改革發電體制之外,還要對電網進行改革,即對電力行業進行全方位的改革。
“僅以電網而言,它應該是一個通道服務提供商,而不是電力買賣者,它的身份定位錯誤,導致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一直專注煤電市場的專家李朝林說。
李朝林認為,改善電企虧損等諸多現實問題的一大措施是輸配分開。“如果電改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我國大用戶直接交易將迅速發展。對于降低工業企業成本、增加電廠利潤有幫助。”
林伯強則認為,現行電力體制改革最重要的是電價形成機制改革,這是電力改革的基礎。只有電價市場化了,其他問題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在現行的政府控制電價的情況下,各發電企業發電量相對穩定,同時只需將電力賣給國家電網即可,客觀上抹殺了發電企業的積極性。
在林伯強看來,只有電價市場化之后,各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成本自行定價,“能夠降低成本的發電企業,會以更多的價格向用戶售電,從而掌握主動權,所以,要想激發企業潛力只有改革一個辦法,否則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