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頻頻 光伏業能否得救?
光伏業
近來,中國光伏行業新政頻頻。無論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新6條”,還是相關地方政府積極協調銀行為光伏企業“開綠燈”、減免或延期光伏貸款,金融業網開一面的可能性也加大。但中國光伏行業是否就此完全得救?做結論為時過早。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從2001年我國光伏行業剛剛起步,至今12年時間,由于德國的光伏補貼政策的出現,全球萬億元市場也得以開啟,受益者無數。而其間,國內光伏產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光伏公司數量從個位數膨脹到了上千家;行業整體產能也從幾瓦上升到了30G瓦以上;一些小公司曾默默無聞,數年后則創造了上百億收入、幾十億元的利潤。
毋庸置疑,中國光伏企業憑借著低人工、大規模生產及質優價廉的耀眼組件也傲然于世界。但其中,中國公司付出的代價并不小。
在這場全球金融風暴中,我們看到,大批企業已停產甚至破產倒閉,一些公司也因資不抵債而不得不進行“重整”,個別公司關聯交易復雜、內部管理失控。
有的人會將這類現象歸結為市場競爭過于激烈的原因。確實,在一個起步只有10多年的行業中,可能中國公司面對突然而來的、不得不在一開始就參與的全球市場競爭中甘拜下風;也有人覺得,中國公司彼此在海外的廝殺過于嚴重,組件價格不斷壓低,進而出現了高達47%的反傾銷稅率懲罰,這也屬實。
但是,筆者認為,一些光伏企業的落敗,其根本原因之一還是來自于投資者及管理層本身的貪婪,對市場的過高判斷。這個行業給了人們很多機會,但一旦把持不住,也就越陷越深。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