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表行業分析報告 市場需求不斷擴大
智慧城市這一詞相信大家早已不陌生。智慧城市主要由“數據收集、存儲、分析”等幾個環節組成。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傳統表計行業也在不斷受到這些新技術的影響,一些表計企業紛紛搶抓這一新機遇,促進傳統表計的智能化轉型。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據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推進了三個批次、共計277個智慧城市試點工作,并取得了較好效果。“十三五”期間,智慧城市建設市場規模將達到4萬億元。智能水表作為智慧城市建設中智慧水務建設的關鍵一環,將迎來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
自19世紀英國發明第一臺水表至今,水表產業已有一百多年發展歷史。目前全球水表每年總需求量約上億臺,主要生產國有德國、法國、意大利、英國、波蘭、捷克、中國、日本、美國等,中國也已成為全球水表制造大國之一。但從細分領域來看,我國水表產業主要集中于機械式水表等低端產品,在智能水表領域,國內企業在全球市場份額中所占比例較小。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水表行業趨勢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整理數據統計,當前我國智能水表滲透率約20%,年產銷量1500萬臺,對應市場規模僅為50億元,而且智能水表產品技術、管理水平、發展態勢等仍較為滯后。
近年來,我國智能水表的產量一直以接近20%的速度增長,隨著新一代物聯網的商用以及NB-IoT智能水表的量產,將進一步推動我國智能水表的增長。《我國水表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十三五”期間智能水表(含智能應用系統)銷售收入占全部水表銷售比例要達到40%。伴隨著政策向好,智能水表的市場規模也將穩步提升,預計未來增速將達到28%,到2020年智能水表的滲透率將接近45%,年出貨量4500萬臺,市場規模將超170億。
智能水表產業發展離不開標準體系的建立和相關標準的先行。然而,在我國,水表行業不同于電表行業。全國水務系統比較分散,缺乏統一管理的類似國家電網的企業機構,技術力量不如電力行業“強勢”,以至于至今還沒有統一的技術路線和標準。
此外,目前全國水表生產企業多達600多家,而從事智能水表的廠商遠小于上述數字,產量上10萬臺以上規模的預計僅10家左右,主流廠商包括新天科技、三川股份、重慶智能水表等。智能水表研發投入的壁壘高,使得小作坊型的普通水表企業無力持續更新技術,這也是導致我國智能水表發展面臨的問題之一。
目前我國智能水表主要以低端的IC卡智能水表為主,具有遠傳功能的智能水表僅占整個智能水表市場20%左右。隨著智能水表滲透率逐步提高以及智慧水務需求的提升,智能遠傳水表與物聯網智能水表所占比重也將逐步提高。
隨著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深入推進以及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水表行業將穩步向前發展。據業內人士預測,未來五年我國將新增智能水表超過1.5億臺,市場規模將達到400億元。未來,智能水表行業集中度將隨著競爭不斷提高,智能表計企業必須抓住當前的良好機遇,提高技術水平,開發遠傳智能水表以及物聯網智能水表在內的具備前瞻性的產品,深耕智能水表市場,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