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團購的風險
宣武門商務酒店曾經搞過餐飲團購,但餐飲部經理彥平認為“沒什么效果”。除了一時熱鬧、還給餐廳財務結算帶來不小麻煩外,從長遠看,團購并沒有拉動客源大幅增長。用他的話說,“該來的還是來,平時不來的也還是不來”。
在知名餐飲專家夏連悅看來,餐飲團購不是一種經營模式,只是一種階段性銷售模式,可以看做一種營銷創新,適合一些淡旺季不均的企業,以及新企業打開知名度。但是做團購需要大量讓利,餐飲企業本身并不情愿,而且在具體操作上也有一定難度。把握得好,可以把企業做起來;把握不好,反而會對企業發展不利。餐飲業的平均利潤率也就在10%左右,如果常年打折沒有利潤,那么企業也無法健康發展。
解決之道
讓過客成為忠實客戶
雖然餐飲團購存在種種弊端,但它畢竟使餐飲業的營銷半徑突破了時間、空間、資源等傳統因素的制約,在短時間內為企業帶來大量客流。業內人士指出,如果能夠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寶貴資源,將能為企業未來發展增添更多籌碼。
那么,餐飲企業應該如何利用團購這一營銷利器?有關專家建議,不妨在創新菜試銷、體驗式營銷、客戶關系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很多餐飲企業都會定期更新菜單,推出一些創新菜,然而這些創新菜究竟口感如何,是否能為廣大消費者接受?團購試銷新菜品就提供了一條絕佳的研究途徑。由于團購基于互聯網平臺,商家收集各種消費者的信息將更為便利。而通過整理研究這些可靠的一手資料,商家也能有的放矢地對新菜品進行改進。
素未謀面的兩個人不會一見鐘情,無論買家抱著何種心態參與了團購,畢竟讓商家獲得了一次與之“親密接觸”的難得機會,也為商家進行體驗式營銷創造了條件。商家如果能夠在與消費者接觸的各個環節做好服務,讓消費者獲得完美體驗,將有望把這些匆匆過客轉化成忠實客戶。
團購所帶來的大量客戶有效信息,應該成為商家深入挖掘的寶貴財富。由于團購本身的局限性,團購買家必須在消費之時出具合法化的團購證明,包括個人聯系方式等。商家如果將這些海量信息收集之后,進行妥善的客戶關系管理,將會為日后企業營銷宣傳等奠定良好的基礎。
專家同時提醒,商家最好能夠從菜品組合上對團購客戶和普通客戶有嚴格的區隔。比如為團購客戶提供的套餐組合,不應在店內其他菜單上重復銷售,以避免傳統客戶產生“吃虧”的感覺。“事實上,很多企業都沒注意到這一點。”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