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節目《非誠勿擾》成功背后:總有一些事情打動你
圖為非誠勿擾節目錄制現場
《非誠勿擾》火了很久,也許還要一直火下去。
一場相親引發的效應
這幾年,在印尼工作的張強已經習慣了周末晚上給南京的父母打電話,即使沒什么特別的事,也要跟父母聊上一會兒。但是某天起,他感覺到父母接電話時有些心不在焉,說兩句就不說了:“兒子,沒什么大事我就掛了,要去看《非誠勿擾》了。”
那一天準確地說就是2010年1月15日。《非誠勿擾》首播就打響了頭炮,創下了1.3%的收視率。這對于一檔新節目來說,算是開門紅了。“到第10期節目,我們能夠很明確地感到,《非誠勿擾》獲得了不錯的反響。”江蘇衛視副總監王培杰說。
事實確實如此,一位大齡單身女網友在博客里抱怨,她的母親一到周末就坐在電視機前看《非誠勿擾》,仿佛暗示她盡早去相親。這跟張強家一樣,他的父母看《非誠勿擾》主要是想幫30歲的兒子找一個對象。起初,他們每期都看,看到比較滿意的女嘉賓,還會記一下人家的名字、通訊方式什么的,然后告訴兒子。
“他們倒是沒鼓動我參加,不過經常拿我跟那些男嘉賓比,分析我為什么找不到女朋友。”張強說,看到父母那么當真,他也就迎合一下,不過從來沒想去和人家聯系,因為總覺得“電視上的不太真實”。
春節期間,江蘇衛視把《非誠勿擾》放在大年初一至初七每天晚上10時30分重播,回家度假的張強幾乎每晚都陪著父母看:“我不怎么看電視,想想平時也沒什么活動大家都喜歡的,看《非誠勿擾》算一個吧。”
“剩男剩女”多的年代,決定了《非誠勿擾》具有較為廣泛的受眾基礎。這也恰好符合制片人王剛帶領團隊策劃這個節目的動機:“做一檔婚戀節目或許可以撓到時代的癢處。”
“看這個節目的觀眾有一部分是希望通過節目解決愛情婚姻問題的大齡青年,有些是老年人,他們希望了解年輕人的價值觀,甚至在替自己的子女考慮擇偶問題。”中國傳媒大學新聞評議與輿論引導研究中心主任唐遠清表示。
“當然,還有不少觀眾是被一些嘉賓具有一定私密性的故事或富有個性的言行所吸引,或者是被男女嘉賓相互遴選的沖突性所吸引,或者是想通過節目了解當代青年的愛情婚姻觀念乃至人生觀。”唐遠清補充道。
不管收看動機為何,在那個春節后,什么也阻擋不了《非誠勿擾》的收視率呈現震蕩式上升。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非誠勿擾》的收視率最高曾達到了4.5%,刷新了省級衛視的收視紀錄,同時也創下了令其他節目難以逾越的收視奇跡。
這是一個人性大舞臺
沖突、趣味、懸念,被認為是《非誠勿擾》的三大特點。
典型的沖突是這樣的,男嘉賓上場
女嘉賓:我覺得他上臺表現得特別弱勢,所以我想關愛他!
孟非:你是這樣的人嗎?樂嘉老師,你覺得她像那種特別會關心人、疼人的那種嗎?
樂嘉:這個……鬼都不相信!
24個女人+5個男人,突破了傳統相親節目一對一的模式,形成某種微妙的對抗。如果說24位女嘉賓是“連續劇”,那么5位男嘉賓就是“系列劇”。前者比較穩定,觀眾對她們的性格、表達方式比較了解;后者每期不同,各有特點、性格,每次出場都能引出新的話題。
“這樣的形式設計很巧妙,造成了一種穩定和變化同在的狀態。”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表示。喻國明也是《非誠勿擾》的支持者,他認為節目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不僅是相親,“它只是拿婚姻選擇、情感選擇來說事兒,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這代年輕人在社會生活中怎樣判斷善惡、判斷美丑、判斷有沒有價值。”
“與其他相親交友節目相比,《非誠勿擾》更像是一幅社會眾生相,一個人性大舞臺。這也是它最成功的地方。”前瞻產業研究院文體產業研究員繆希鳴表示。
“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的馬諾,男友月薪要超過20萬的朱真芳,動輒送女生豪華跑車的劉云超,穿著美麗小廚娘制服、整天像在夢游的潘奕,說話富有哲理性的中性化女孩謝佳……
節目開播初期,形形色色的人在鎂光燈下被放大,“拜金“、“富二代”和選手裸照等話題劇烈發酵,增加了節目的關注度,但也遭到質疑。
“現在的社會,可以很勇敢地表達自己對金錢的鐘愛,這跟幾十年前相比是一種進步,但敢說并不表示你這種想法就是正確的。”資深媒體人周黎明表示。
2010年6月,國家廣電總局連發兩文,明令相親類節目“不得以婚戀的名義對參與者進行羞辱或人身攻擊,甚至討論低俗涉性內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義等不健康、不正確的婚戀觀。” 《非誠勿擾》也被點名調整。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目前我國物聯網芯片產業鏈各環節基本完善,參與者眾...[詳細]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