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電站持續虧損探因
小水電站如何擺脫持續虧損局面?
南江水電站位于貴州省貴陽市開陽縣南江大峽谷的下游,水電站有1000平方米,生存不易。
“連日來,降雨量不斷增加,水電站終于可以‘吃飽了’,但仍難扭轉水電站長期虧損的局面。”轟隆隆的機器聲中,貴州開陽興龍水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位健不得不將說話的聲音一次又一次加大。他表示,2003年,通過當地招商引資,他們幾名福建投資者來到開陽縣成立了興龍水電公司,并于2004年投資1.6億元修建了2.1萬千瓦的南江水電站,同年下半年又投資1.3億元修建了1.2萬千瓦的紫江水電站,兩座水電站在2007年8月和2010年6月分別建成投產,但卻至今一直虧損。
小水電遭遇持續虧損
“如今,兩座水電站已累計虧損1500萬元以上。股東們開會討論最多的就是如何想辦法歸還銀行貸款。”該公司副總經理、經濟師林加政表示。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兩座水電站從規劃設計、審批到水電站建成投產的總投資超過2.9億元,建設兩座水電站總共向銀行貸款1.22億元,光是銀行貸款利息每年就要支付800多萬元。
事實上,不光是民營企業,就連國有資本參與建設的小水電企業也同樣陷入連年虧損的境地。隸屬于中國華電的貴州北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和2009年先后在遵義市的道真縣、綏陽縣分別修建了7.5萬千瓦和2.8萬千瓦的水電站,其建設成本已達每千瓦1.4萬元,如今兩座電站已累計虧損上億元。
貴州民營水電行業商會調研數據顯示,目前該省新建小水電站平均每度電的成本均在0.30元—0.35元/千瓦時,上網電價最高的國有企業和1萬千瓦以上電站才0.2574元/千瓦時,民營及1萬千瓦以下電站普遍為0.2474元/千瓦時,最低僅為0.2174元/千瓦時。大部分企業電費收入只能維持支付貸款利息、人工工資、運行維護費和繳納國家的各種稅費等,企業無法提取折舊費,特別是多年前建成的電站,大部分人工工資低,人才留不住,設備陳舊,無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存在著嚴重安全隱患。由于電價過低己直接威脅到小水電的生存,企業生產經營十分困難,加上貴州近兩年來干旱,大部分小水電企業瀕臨破產。
七大優勢難抵一個劣勢
“盡管投資前期,企業已做好12年左右才有回報的心理準備,但在移民征地費、人工工資、材料價格、銀行貸款利息不斷上漲等因素拉升運行成本與每年上網電價上漲不到3%前后夾擊之下,小水電行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了。”林加政說,由于無法享受到作為清潔可再生能源該有的扶持優惠政策,持續低價位的上網電價更讓大家普遍看不到希望,投資收不回,想賣又賣不掉,進退兩難。
“水電投資有七大優勢,包括不需原料本錢、不愁賣、運輸成本低、不變質和沒有倉儲費用等,而且還能得到國家政策扶持。但這七大優勢,卻抵不過一個劣勢,即:電網是一個高度壟斷的行業,實行的是最低價格收購,漲1厘、2厘都不是我們說了算。”習水縣小水電協會秘書長王祥華顯得很無奈。
“貴州省的水電資源雖然豐富,但由于尚缺乏一定的優惠政策,生產運行中遇到眾多困難,使小水電生產經營缺乏利潤,無法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小水電建設緩慢,大量可再生清潔能源白白浪費,導致這一行業的民營企業發展滯后。”貴州民營水電行業商會會長賈啟海如是說。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該商會曾組織廣東、浙江、江蘇、云南、四川、重慶等十二個省市小水電行業商協會會員,就如何提高上網電價以解生存之困的話題進行了內部研討。會上認為,盡管政府已出臺多個法律和政策文件,要求“實現水電全額上網,同網同價”,但現實卻是眾多小水電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現有的小水電普遍出現了“四差”、“四低”和“三不對等”現象,即小水電的安全生產設備和設施差,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差,社會保障和勞動保障能力差,自我發展能力差;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低,運行管理人員素質低,企業的持續經營力低,自我生存能力低;小水電的貢獻與待遇極不對等、價值與價格極不對等、處境與國家的重視與厚望極不對等。抱團取暖讓政策落實。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