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深圳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約2620億
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展。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今年一季度深圳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總規模約2620億元,增速約為GDP增速2倍,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30%;產業產值增長15.2%,接近GDP增速的2倍,成為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模大、集聚性強的城市之一。
據介紹,今年一季度,深圳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明顯提速。其中,生物產業增加值41.25億元,增長14.2%;新能源產業增加值68.5億元,增長15.0%;互聯網產業增加值84.07億元,增長11.0%;新材料產業增加值65.21億元,增長2.5%;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365.3億元,增長16.4%;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248.85億元,增長16.2%。
據前瞻網了解,深圳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得益于深圳近年來強勁推動源頭創新、基礎科研推動產業發展的戰略舉措。在深圳,有一批響亮的科研機構名字:華大基因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這些新型研發機構既是基礎科研的排頭兵,又是市場開拓的新銳力量,更依托大量密集的創新成果顛覆了傳統的商業模式。在外界看來,這些新型科研機構有些“四不像”:不是大學卻著力于基礎研究,不是企業但又在產業化的道路上大步邁進。目前,深圳新添的“國字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在籌建全國出生缺陷聯盟,其主要依托便是華大基因的基礎科研水平和全球第一的測序能力。
在剛剛結束的第69屆醫博會上,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推出的亞洲首臺超聲肝硬化診斷儀,以攻克超聲瞬態彈性成像、高靈敏弱信號處理等多項技術難題吸引了行業關注的目光,填補了國內多項相關技術空白。這臺儀器的誕生,正是科研院所的基礎科研成果,融合至企業的產品研發,從而加快了企業推出革命性產品的步伐。
在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由于其新機制,在產、學、研、資、商等不同領域都如魚得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資產增長了60多倍,開創了科研成果產業化的商業模式。嘗到了新型科研機構帶來的甜頭,機構的隊列如今還在擴大,國創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基準精密技術研究院、韓合集成電路研究院的引進和建設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伴隨著源頭創新、基礎科研發力迅猛,深圳新興產業成績不俗:在第四代移動通信、基因測序、超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技術領域,深圳企業爭搶世界前沿陣地,華為、中興在LTE技術領域的基本專利占全球的五分之一。企業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416項,其中國際標準137項。在2012年,深圳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29萬億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達61%。一方面與深圳發力基礎科研,取得源頭創新和核心技術雙突破不無關系,另一方面凸顯出深圳源頭創新成果正對深圳的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反哺作用。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