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13%土地遭重金屬污染 數千億治理費用何處尋?
遭受嚴重污染的湘江
如今的湘江再不復往日美景,徒留下前人對它的眾多詠贊之調。古人贊湘江“秀木茂盛,江澄如練”,毛主席留下“漫江碧透,魚翔淺底”的詩詞。然而,這樣美好的場景現在只能到詩句中去尋找。這不能不說是一大悲哀,而這也正是5年前湖南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設立的大背景。5年過去了,湖南在進行“兩型社會”探索中,雖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卻仍面臨治理巨額資金重壓地方,污染治理與地方經濟發展矛盾等重重困局。改革已到深水區,下一步如何改,不僅對于全國“兩型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中國下一步的經濟發展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近日指出,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要當好改革實驗的“偵察兵”“先遣隊”,為改革攻堅提供新鮮經驗和實踐標桿。我們希望,通過對湖南“兩型社會”建設的解剖,為中國改革方向提供有關借鑒。
11月27日上午,湖南株洲市清水塘霞灣港排污口,冒著濃烈化學藥品臭味的污水沖入湘江。岸邊的霞灣港工業園區,冒著白煙的煙囪林立,天空堆著灰蒙蒙的白云,陽光顯得有些模糊。
被稱為“東方萊茵河”的湘江還在飽受重金屬污染之痛。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以湘江(株洲)霞灣港段為例,排污口下游底泥的鎘、鉛等重金屬含量超標1800倍、52倍。而湘江流域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土地更是面積巨大。官方數據顯示,湖南全省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地面積達28000公頃,占全省總面積的13%。
在全面啟動第二階段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之后,湖南的兩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觸碰到更多的“地雷”。
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湖南試圖以湘江重金屬污染治理作為突破口,但治理的難度及數以千億計的巨大資金壓力令長沙、株洲及湘潭各地舉步維艱。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