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十二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
第二節 加快水利設施建設
引排水工程。加強水源工程和輸水、蓄水工程建設,增加引江調水水源,擴大東引北送能力,實現三線輸水、三區供水;建設向港口、港城、臨港工業區和灘涂圍填區的供水系統,適應供水新需求;新建沿海平原水庫,增加備用水源。重點實施利用南水北調和通榆河向北部沿海調水的水源工程,擴大里下河江水東引能力向中部沿海供水的水源工程,擴大沿江引水能力向南部沿海供水的水源工程等。積極實施徐圩新區輸水支線工程,保障大型石化和鋼鐵基地用水需求;從通榆河提水向東臺、海安、如東沿海灘涂墾區增加供水。大力實施蓄水工程,建設鹽龍湖、如東、明湖、東溫莊等平原水庫,提高沿海地區供水安全保障。
防洪與海堤工程。提高防御風暴潮能力,繼續加強海堤建設,重點加固侵蝕岸段防護工程,并根據灘涂圍填進程外移海堤和沿海擋潮閘;提高內陸流域防御洪水的標準,整治淮河入江水道,建設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加快實施里下河“四港”(即射陽河、新洋港、黃沙港、斗龍港)整治與川東港拓浚;提高沿海地區排澇標準,擴大排水入海出路,加強易澇洼地排澇建設;提高城市防洪排澇水平,港區、港城和臨港工業區同步建設防洪排澇工程。
第三節 完善能源保障網
加強能源供給保障。根據“上大壓小”要求,提高大容量、高參數機組比重,優化燃煤發電結構,加快陳家港電廠2×60萬千瓦、南通電廠2×100萬千瓦、新海電廠1×100萬千瓦、射陽港電廠1×60萬千瓦、鹽城電廠2×30萬千瓦項目建設。穩步發展核電,推進田灣核電站擴建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3-6號機組全面開工建設,至2015年,在建核電裝機容量力爭達400萬千瓦。在加快陸上風電項目建設的同時,大力推進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選擇學校、園區、廠房、沿海灘涂等設施和場地,繼續實施一批示范工程,建設一批光伏應用示范園(區)。啟動連云港蘇文頂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建設跨越連云港、鹽城、泰州、南通四市“8”字型500千伏沿海網架,完善220千伏環網,輻射沿海港口和工業基地。
建設能源供應儲備基地。建設中電投濱海港區、大豐港區等沿海煤炭中轉儲備基地,形成年吞吐量5000萬噸中轉儲備體系。力爭將連云港區300萬噸-500萬噸原油商業儲備庫納入國家原油儲備布點,推進建設洋口港區30萬立方成品油儲罐、呂四港區成品油儲備基地等項目。開工建設如東LNG(液化天然氣)項目二期工程,規劃建設連云港、濱海300萬噸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及配套設施,推進新疆廣匯能源啟東LNG(液化天然氣)浮倉轉運站工程項目,力爭至2015年,我省沿海形成千萬噸級LNG(液化天然氣)接收能力。規劃建設南通至連云港、濱海至淮安等天然氣主干管線,連云港至南京、連云港至徐州、淮安至鹽城等成品油輸送管道。
第四節 提升信息網絡水平
推進沿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下一代互聯網等先進網絡,加快云計算機和物聯網發展。加快三網資源整合,構建功能強大的網絡信息化基礎平臺。加快發展海洋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提升海洋事業信息化水平。實施“數字海洋”工程,建立海洋空間資源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完善海洋信息服務系統。加強海洋安全信息化體系建設,重點加強海洋自然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系統建設。適度發展微波和衛星通信,作為沿海地區光纜傳輸的重要補充和應急手段,提高海上作業和海上救助通訊保障能力。提升電子口岸信息系統服務功能,加快港口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擴大物流公共信息互聯互通范圍。強化海域動態監管系統建設,提高海域管理水平和能力。建成并運行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系統,為海洋經濟管理與調控提供決策支持。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