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發展“十二五”規劃
三、圈內圈外聯動發展
(一)圈際互動發展。
根據資源與市場的合理分工和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的原則,重點加強武漢城市圈和鄂西生態兩圈產業分工協作與對接,推進優勢互補,實行錯位發展。
借助武漢的交通區位優勢,加強兩圈之間的交通運輸對接,確保湖北交通網絡布局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建立高級人才引進和激勵機制,吸引武漢城市圈的高端人才,通過不同的方式,實現多層次的合作;增加鄂西圈人力資源到武漢城市圈培訓和交流學習的機會,提高鄂西圈人力資源的素質和能力。
構建兩圈信息資源共享、生態資源共生、文化資源共榮、旅游景點共建的兩圈聯動發展模式。實行武漢城市圈與鄂西圈門戶網站的鏈接,推動信息資源的交流與協作,加深彼此的了解,促進兩圈協調發展。
(二)圈外聯動發展。
打通與陜西西安、湖南湘西、重慶、河南的旅游通道,加強鄂西圈與周邊省市重點景區的合作,促進鄂西圈與少林寺、張家界等旅游市場的銜接,特別是加強武當山與嵩山的合作,將南武當、北少林聯姻,促進雙贏。擴大與周邊省市重點景區政府的合作,建立合作共贏機制,共創國際知名的生態文化旅游品牌,借鑒國內外成功的區際協調發展經驗,實施外向型、國際化發展戰略。
第八章 基礎設施與配套設施建設
一、基本目標
大力實施五個“1”工程中的旅游交通骨干網絡工程、鄂西圈公眾服務網絡工程和國家級風景大道工程,著力加快圈域交通、信息網絡、生態景觀等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力爭到2015年,圈域綜合交通網總規模里程達到13萬公里(不含空中航線、城市內道路),以鄂西圈大中城市為節點的旅游交通骨干網絡形成,覆蓋圈域服務國內外游客的綜合性網絡平臺開通并正常運行,環“一江兩山”的國家級風景道全面建成。
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一)基本目標。
到2015年,鄂西圈綜合交通網總規模里程達到13萬公里(不含空中航線、城市內道路),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通暢、高效安全、連接鄂西圈主要旅游景區的骨架交通網絡,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適應鄂西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二)主要任務。
1.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以襄陽、宜昌等城市為重點,加快構建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高效銜接、城際交通和城市交通相互融合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重點支持中心城市、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城際鐵路沿線市縣及主要機場的綜合客運樞紐建設,努力實現旅客“零距離換乘”;重點支持與鐵路貨站、港口、物流園區等銜接的貨運樞紐的建設,大力完善樞紐集疏運體系,實現貨運“無縫銜接”。
2.公路建設。
重點構建區域高速公路骨架和十大旅游區快捷通道,進一步完善區域出口高速公路的布局,著力提升大中城市輻射能力,加快圈域旅游公路建設,實現4A級以上旅游景區與該區域骨架公路的連接線達到二級以上公路標準,不斷提升圈域重點旅游景區特別是十大旅游區的交通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設滬蓉高速宜巴段、保康至宜昌、谷城至竹溪、奉節至恩施等高速公路,積極推進神農架至保康、宜昌至張家界等高速公路的實施進程;改造提升十堰武當山沿堵河至神農架大九湖及連接重慶巫溪的生態旅游公路;將洪監高速公路由監利向西延伸,經石首天鵝洲到江陵,接通滬渝高速與江南高速連接線(丫角至章田寺高速公路),形成武漢至宜昌沿江高速公路;由洪監高速接隨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沿湖南段、江南高速公路;爭取將與武漢城市圈連接的洪湖長江大橋和赤壁長江大橋納入國家規劃。
3.鐵路建設。
強化區域干線網,完善客運專線網,擴大路網覆蓋面。建成開通漢宜鐵路,開工建設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和集疏運系統、宜昌紫云鐵路等項目,推動鄭州至萬州及宜昌至巴東客運聯路線等鐵路項目立項、可研前期工作,切實做好黔江至張家界至常德鐵路、三門峽至十堰至宜昌鐵路、安康至恩施至張家界至衡陽鐵路、武漢至西安客運專線、漢丹線增建4線、恩施至黔江鐵路等項目前期準備和規劃研究。
4.水路建設。
重點推進長江中游航道治理,加強漢江航道整治,加快建設引江濟漢通航工程,形成長江—江漢運河—漢江800公里高等級航道圈,充分利用航運能力,積極發展旅游業。加快內河主要港口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港區建設,重點建設一批集裝箱、大宗散貨等專業化泊位,大力推進宜昌三峽物流中心、荊州港建設,繼續推進襄陽等其它重要港口的建設。
5.航空建設。
建成神農架機場,開工建設武當山機場,改擴建宜昌、恩施、襄陽機場,改造荊門通用機場,積極開展荊州、隨州機場建設前期工作。
6.管道建設。
積極爭取國家建設布局主干油氣管道,完善已建成國家主干油氣管道分輸網絡管線,加快省級油氣管網建設,大力推進油品管道化運輸,基本形成以國家多條主干管網為支撐、比較發達的支干線及支線連通多氣源的天然氣管網格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