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發展規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管理。
在合肥市建委等業務主管機關領導下,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循環經濟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高度,將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工作納入各級政府議事日程安排。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工作協調機制,平衡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工作中的利益矛盾主體。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管理機構,充分發揮現有建筑節能管理機構的作用,具體負責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工作。在完善本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規劃以及具體實施計劃、項目方案基礎上,規劃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技術推廣力度與深度。
(二)完善政策法規體系。
加快地方立法步伐,制定《合肥市建筑節能管理辦法》與《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資金管理辦法》,明確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方面的政策原則、激勵政策、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在大力進行技術開發與應用推廣時期,及時出臺相關鼓勵政策和實施辦法,從建筑區域規劃、建筑工程立項、建筑結構設計、綠色建筑施工、竣工驗收、房屋銷售、維護管理、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等各環節進行規范引導。適時研究出臺不同類型建筑建設中優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跟蹤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技術工作發展狀況及相鄰省市的政策發布,及時編制和修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設計、施工、驗收的標準、規程及工法、圖集,完善各類技術標準規范。
(三)加大技術推廣力度。
在制定發布各類建筑節能技術產品的推廣、限制、淘汰目錄,引導可再生能源建筑的技術及產品發展方向。加強工程建設中的節能監督檢查,加快淘汰落后的技術、產品、工藝,促進先進高效技術與產品的推廣應用。培育能源服務市場,加快建立合同能源管理、能耗統計、能源審計、節能改造、節能評估、能耗診斷等多層次多環節建筑節能服務體系,以市場化技術服務、管理服務機制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工作。
(四)建立經濟激勵機制。
從建筑節能財政撥款中,建立財政預算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撥款機制,適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示范經費。適時制定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優惠政策,充分發揮財政、稅收等經濟政策杠桿的引導和調控作用。優化使用節能專項資金,強化專款專用的執法檢查,加大技術含量高、產品競爭力大的企事業的支持力度。對12層以下居住建筑安裝太陽能熱利用產品實行驗收處罰政策,對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的建筑進行稅費減免政策。根據本市實際,切實解決影響可再生能源推廣應用的問題。
(五)強化示范引導功能。
通過示范工程引路、以點帶面,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推動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工作的有效方法,也是推廣相關技術、產品的重要手段。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組織好這項工作,促進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示范工程建設前,要通過申報、評審等多環節促使建設業主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意識。示范工程建成后,要認真總結經驗,通過新聞發布會、現場交流會、專家研討會等多種形式對有示范作用的項目進行推廣。
(六)發揮輿論導向作用。
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導向與監督作用,大力宣傳可再生能源資源利用現狀與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經濟效益。對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運行方式、技術應用、運行管理等成功經驗要積極宣傳,同時表彰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采用激勵先進典型單位,曝光落后典型單位的方式,努力營造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應用的社會氛圍。
(七)優化人才隊伍培訓。
加強從業人員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標準規范、政策法規和相關技術知識的培訓。尤其需要依托相關高校,定期開辦相關專業開設相關課程的培訓班,對職稱晉升、專業技術等級提升的專業骨干進行離崗學習。把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相關知識作為注冊建筑師、結構師、建造師和監理、設備、電氣工程師繼續教育的重點內容,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技術開發、工程施工等人才,為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提供人才保障。
(八)舉辦省市交流學習。
積極主動學習相鄰省市的先進經驗,以定期不定期方式提高本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工作水平。積極開展并參與國內外政府機構、民間團體和企業之間的雙邊或多邊合作交流。通過考察訪問、學術交流、合作研究等多種形式,不斷拓展合作領域,積極學習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拓展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工作思路,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水平。
(九)健全合同能源管理。
合肥市將大力推廣工程項目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依托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工程項目與其簽訂合同,由公司負責項目設備的投資和施工,施工完成后由公司負責管理維護,以一定期限收取項目運行制冷和制熱的費用完成投資的回收和收益。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可再生能源項目運行的好壞直接與公司投資的回收和收益掛鉤,這樣既能夠保證可再生能源項目施工的質量,又使可再生能源的長期利用有了保證。是政府對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進行行政監管和考核評價的重要手段,這種監管方式杜絕了出問題找不到負責人的情況出現。同時還解決了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中投融資的問題。
(十)扶持能效測評標識。
對采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進行標識,對應用可再生能源的設備進行能效測評并標識,對示范項目的運作模式、技術應用、運行管理等成功經驗也要積極宣傳,擴大影響,引導技術及產品發展方向。培育能效測評與能效標識服務市場,加快建立能效測評服務、能效審計、節能能效評估等多層次、多元化的建筑節能服務體系。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