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林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4、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深入分析林業發展面臨有利形勢和戰略機遇的同時,我們還應看到,隨著我省林業保持多年快速發展,各種結構性、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進一步凸顯,特別是短期問題與長期矛盾交織在一起使新時期林業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一是思想觀念還不夠解放。由于受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和林業改革滯后等因素,全省林業隊伍思想觀念還不夠解放。在發展建設上還沒有完全將林業納入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來考慮;在改革開放上,創新不夠,縮手縮腳;在管理上還完全依靠行政命令,服務意識不強;在資金籌集上對國家投資依賴性較強,多渠道投資林業還沒有破題。
二是生態建設任務繁重。我省西部白城市、松原市森林覆蓋率僅有10%左右,風沙干旱災害頻繁,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已威脅中部國家商品糧基地的安全。但是,由于受眼前利益的驅使,一些農民大面積墾荒種地,嚴重破壞了地表植被,使部分區位脆弱的生態環境繼續惡化。中部地區部分區位水土流失仍十分嚴重,林分質量不高。東部地區林分結構不優,珍貴樹種較少,生態功能退化,部分陡坡耕地仍在耕種。天然濕地面積不斷減少,泥炭挖掘、私開亂占等盲目侵占濕地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是林業產業仍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全省林業產業缺乏高、精、新產品,初級產品多,終端產品少,產業鏈較短,產品附加值低,林業資源優勢沒有轉化為經濟優勢,雖然我省林業產業近幾年發展較快,但是與發達省份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實現林業經濟強省目標,還需各級政府付出更大努力。
四是林區基礎設施落后。由于投資不足等多種因素影響,林區道路等級低、路況差,大多數路面為沙石,部分道路棄養,橋涵破損嚴重。大部分電網設施陳舊老化,能耗高、供電質量差。林區排水設施非常簡陋,污水沒經過處理直接排放。林區醫院醫療設備設施落后,無法滿足職工群眾就醫的需要。林區局、場址居民區內硬化、亮化、文體設施等設施不完備。部分國有林場吃水難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落后的基礎設施,制約林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五是地方國有林場改革滯后。目前,國有林場體制不順,定位不準,資源減少,債務繁重,富余職工多。大部分市縣區國有林場可采森林資源枯竭,無法維持生存。由于改革和產業發展滯后,大部分國有林場沒有經濟收入,又沒有財政資金支持,使國有林場經濟十分困難,拖欠職工工資的現象十分普遍。在6.4萬職工中,有3萬職工沒有參加養老保險,3.6萬職工沒有參加醫療保險,1.7萬職工沒有參加失業保險,2.6萬職工沒有工傷保險。
六是林區職工收入偏低,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林區職工收入多年來一直處在較低水平,特別是生產第一線的職工收入更低。 雖然近幾年林區職工工資增長速度較快,2010年全省林業在崗職工平均收入18000元,但僅為全省城鎮在崗職工收入的60%。林區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尚有30多萬林區家屬和一次性安置人員沒有納入社會保障體系。
七是部分省級以下林業行政和事業單位經費沒有保證。部分省級以下林業行政和事業單位經費沒有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人員工資和公用經費沒有保障。特別是部分鄉鎮林業工作站、保護區和森林公園等人員工資和工作經費一直沒有納入財政預算,已嚴重不適應集體林權改革后各項工作要求和保護工作的需要。
這些問題,大都是林業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中出現的,有的且已存在多年,已經成為推進林業改革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要完成好我省“十二五”期間林業改革發展的各項任務,必須從多方面入手,采取綜合性措施,著力解決好這些問題。
二、“十二五”發展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林業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發展現代林業、建設林業經濟強省的總目標,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科技為支撐,促進發展方式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繼續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強化森林經營,加快林業產業發展,進一步改善林區民生,實現由林業資源大省向林業經濟強省跨越,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生態保障、產業支撐和資源保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