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年-2020年)
第十五部分 資源節約、保護和利用規劃
土地資源、水資源和能源的承載能力是保障天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規劃》堅持資源節約與開發并重,節約優先的原則,合理配置資源,科學確定城市規模,強調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節約集約資源,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努力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強調要節約、集約、合理用地,盤活存量,控制增量。規劃到2020年,全市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450平方公里以內,規劃期內,新增城鎮建設用地389平方公里。全市要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優化土地結構,合理配置土地資源;合理確定土地利用開發強度,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中心城區要利用好存量土地,合理開發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間。濱海新區通過開發鹽鹽荒地、綜合利用鹽田和建港造陸保障發展。區縣要科學確定新城和中心鎮、一般建制鎮的用地規模,積極整理農村建設用地,實施遷村并點,將城鎮建設用地的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的減少掛鉤,嚴格保護耕地。
《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堅持“節流、開源、保護水源并重”的方針,以本地水為主體,以外調水為補充,規劃期內要完成南水北調中線、東線工程,引灤入津配套工程,引黃濟津市內應急輸水工程等供水水源工程,在王慶坨預留水庫建設工程。到2020年,全市水資源可利用量為49億立方米,滿足城市水資源的需求。同時,按照建設節水型城市的要求,通過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環利用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到2020年,萬元GDP用水量為26立方米;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進步,限制發展用水效益低、耗水多的工業項目,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到2020年,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為18立方米以下;促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先進高效灌溉技術應用,到2020年,農業灌溉系數達到0.8。加快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設,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加強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研究,提高海水綜合利用水平。
《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提出積極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沼氣等新型清潔能源,提高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比重,創建多元化的能源供應體系。規劃到2020年,天津電網全社會用電量為1390億千瓦時,電網最高供電負荷為25000兆瓦;天然氣利用量達65.4億立方米/年。將能源建設和海水淡化、制鹽、化工等結合起來,發展循環經濟,構建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規劃期內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控制在0.7以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以上。
第十六部分 城市總體規劃方案的環境影響評價
規劃環評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天津市從2004年開始,按照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環保部門與總體規劃修編同步開展了總體規劃方案環評工作,完成了《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2005--2020年)環境影響評價》。這是全國首家按照環評法規定,在城市總體規劃中納入環評內容的規劃。
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方案環境影響評價在調查分析天津市的總體環境現狀的基礎上,重點突出宏觀性、指導性原則,從天津市經濟發展的方向和速度等多個角度,以及在各種不確定因素制約的條件下,生態用地布局、生態用水及水資源的分配與利用,電廠替代、新能源開發、岸線調整、污染治理以及濱海新區的生態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專業性意見。針對方案中規劃目標分期完成后各主要環境要素的變化趨勢,進行相應的預測,對能源與大氣環境、水資源與水環境、生態建設、岸線利用、交通等敏感性問題作出重點評價,提出了城市總體規劃的多項重點對策與建議,為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方案起到重要的補充和完善作用。同時規劃還超前使用生態適宜性分析、城市熱島預測、環境承載力分析、水循環系統設計等生態廊道、循環經濟等新理念、新方法,在生態、能源專題、水專題中系統提出了改善環境的措施、建議及重大工程建設意見。比如環評規劃針對中心城區的污染明顯高于其它區域,同時在中心城區形成了大面積的城市熱島的現狀,從削弱大氣污染和緩解熱島效應方面出發,提出中心城區要在保證綠地覆蓋率達到35%的前提下,結合舊城改造和海河綜合開發改造,在市中心建設幾片較大規模以林木為主的綠地系統,以有效緩解和削弱城市熱島效應,凈化城市大氣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同時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景觀美感。
根據環保部門提出的環評建議,從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角度對土地資源、能源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大氣、水、海洋環境的整體保護,生態環境恢復和建設等方面,對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方案進行了重新的審視,充分吸納了有關合理建議,調整了部分目標和指標。通過規劃方案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一步提高了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進一步增強了天津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對協調經濟增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有利于建設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的城市定位的實現。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根據抗原性的不同,內毒素可分為A、B、Ca、Cb、D、E...[詳細]
- 童錫來: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供給市場分析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