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農業科技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六、提高市場流通效率,切實保障農產品穩定均衡供給
2011年,我國多地出現農產品“增產不增”、“豐收卻難賣”、“果賤傷農”等尷尬事件,嚴重打擊了種植農戶的積極性,同時也為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時間內的糧食穩定帶來隱患。 而與此同時,在糧食及經濟作物種植地之外,農產品的價格卻居高不下。究其原因,農產品流通不暢、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及冷鏈等相關行業發展滯后等成為重要原因。
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農業及公用事業研究員劉吉偉指出,發展現代農業,農產品種植應當與物流運輸、農資連鎖、食品深加工等行業協同發展,政府職能部門還可以通過發展農貿市場、農超對接等途徑去解決農產品滯留問題,避免增產不增收、果賤傷農等悲劇的再度上演。
《意見》指出,今后我國將大力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積極統籌規劃全國農產品流通設施布局,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農產品流通網絡;推進全國性、區域性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改造,重點支持交易場所、電子結算、信息處理、檢驗檢測等設施建設,同時,把農產品批發市場、城市社區菜市場、鄉鎮集貿市場建設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研究制定支持農產品加工流通設施建設的用地政策。
《意見》還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投資入股、產權置換、公建配套、回購回租等方式,建設一批非營利性農產品批發、零售市場,繼續推進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倉儲物流設施建設,支持擁有全國性經營網絡的供銷合作社和郵政物流、糧食流通、大型商貿企業等參與農產品批發市場、倉儲物流體系的建設經營;加快發展鮮活農產品連鎖配送物流中心,支持建立一體化冷鏈物流體系,扶持產地農產品收集、加工、包裝、貯存等配套設施建設,重點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初加工和貯藏設施予以補助。
《意見》提出,要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等現代交易方式,探索建立生產與消費有效銜接、靈活多樣的農產品產銷模式,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推進生產者與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賓館飯店、學校和企業食堂等直接對接,支持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城市社區增加直供直銷網點,形成穩定的農產品供求關系。
《意見》還強調,要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市場穩定,保持價格合理水平,穩步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適時啟動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臨時收儲,健全糧棉油糖等農產品儲備制度。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