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2018年上半年國內方便面市場回暖,銷售量同比增長4.5%,而銷售額更是增長8.6%。部分人認為這是"消費降級"的表現。但前瞻分析認為,根據上半年國內方便面消費結構看,方便面市場回暖是行業企業順應消費趨勢將產品結構升級轉型的產物。
1、巨頭財報顯示方便面行業整體回暖
近期,統一、康師傅等幾大國內方便面巨頭發布財報,數據顯示出行業整體回暖的趨勢。 康師傅的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方便面業務收入超過111億元,同比增長8.4%;實現凈利潤8.79億元,同比大幅上漲36.77%。統一的業績報告也顯示,上半年其方便面業務收入41.52億元,同比增長8%,營業利潤也創下歷史新高。
2、高端、創新品種成業績帶動主因
從統一、康師傅這兩家行業巨頭的財報數據來看,業績增長中高端品種、創新品種成為業績回暖的主要原因,因此"消費升級"的觀念不攻自破。而業績提升的關鍵是高價產品比重持續提升。以康師傅為例,銷售額增幅最大的品種均為售價較高的品種,其中上半年高價袋面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4.83%,其次是容器面增長7.01%。中價袋面銷售額同比下降2.32%:干脆面等銷售額同比大幅下降23.95%。從銷售額占比來看,上半年容器面和高價袋面已經占據其方便面銷售額的88%以上。由此可見,高價位產品正是拉動康師傅銷售上升的主要動力。
統一財報也表明,上半年其方便面呈現產品結構改善、獲利能力提高的主基調。其中,中高價位的"湯達人"上半年保持兩位數高增長,帶動了產品結構的轉型。另外,其創新產品"藤嬌"面擴大了方便面的領域,收益增長,促使產品結構優化,使得上半年方便面業務獲利再創新高。
3、方便面企業數量十年來首次減少
方便面市場,除了產品高端轉型,行業內還"減量發展"。去年開始,包括方便面、冷凍食品、米面制品等類別的方便食品企業正減量發展。十年來,規模企業總數首次減少,從2016年的1802家減至1663家。減量后的方便食品行業發展空間更為舒緩,尤其今年以來我國方便食品制造業發展相對順暢,上半年累計完成利潤94.51億元,同比增長17.25%,較食品制造業平均利潤5.4%的增速高出了11.8個百分點。方便食品制造業在食品制造業整體利潤占比達到12.53%,顯示出行業整體回暖。
自1984年我國方便面形成產能,至今已經35年。在2007年行業市場規模最大時,中國方便面產業曾經達到接近500億份的規模。但之后幾年,國內方便面市場遇冷,去年市場規模為389.7億份。去年,全球方便面市場規模首度突破1000億份,中國方便面規模穩居全球第一。但從人均消費來看,中國去年人均消費28份,位居世界第七,顯示出中國方便面市場其實空間還很大。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