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一、我國礦產資源儲量較大
2017年,主要礦產中有42種查明資源儲量增長,6種減少。其中,石油剩余技術可采儲量增長1.2%,天然氣增長1.6%,頁巖氣增長62.0%,煤層氣下降9.5%;煤炭查明資源儲量增長4.3%,錳礦增長19.1%,銅礦增長4.9%,鋁土礦增長4.9%,鉬礦增長4.3%,銻礦增長4.1%,金礦增長8.5%,磷礦增長3.6%,螢石增長8.9%,晶質石墨增長22.6%,鉀鹽下降2.8%。
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模依然較大
2017年,中國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9209億元,同比下降10.0%,連續第四年下降。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投資2648億元,下降12.3%;石油與天然氣開采業投資2649億元,增長13.9%;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投資751億元,下降22.8%;有色金屬礦采選業投資1109億元,下降21.3%;非金屬礦采選業投資1755億元,下降16.3%。
三、采礦新技術層出不窮
2017年,全面完成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發布鎂、鈮等6種礦產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指標要求,公布第六批62項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目錄。其中,煤炭類7項、油氣類3項、金屬類32項、非金屬類20項。目前共遴選公布了334項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目錄。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鉬礦和銅礦中賦存的錸,研發出了錸新型離子交換工藝,含錸3~70毫克/升的鉬(或銅)冶煉淋洗液,吸附率大于97%,總回收率大于95%。針對贛南鉛鋅銅多金屬礦,開發出了新型浮選藥劑,使鉛的回收率從76%提高到83%,鉛精礦品位從44.38%提高到51.98%,銀回收率提高了10.83個百分點。針對川西鋰資源開發出了"鋰鈮鉭混浮-混浮精礦弱磁除鐵-強磁、重選分離鈮鉭"新工藝,精礦Li2O品位6.13%,回收率88.07%;鈮鉭精礦Nb2O5品位36.14%,Ta2O5品位32.74%,鈮、鉭回收率分別為46.97%和60.22%。
針對阿拉善石墨礦研發了"層壓粉碎-分質分級-區別再磨再選"技術,精礦固定碳含量可達96.39%,各粒級石墨精礦回收率達88.22%。針對海南海濱石英砂,研發出了礦物潔凈劑和"擦洗-分級-重選-磁選"工藝,產品含SiO2大于99.7%,含Fe2O3<80×10-6,含TiO2<450×10-6。螢石選礦工藝"預富集物理分選工藝技術通過"預選精礦-拋廢制砂",廢石拋除率達到50%,尾礦實現零排放,選礦廢水實現循環利用。 2018年6月,自然資源部組織開展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工程遴選工作。地質礦產領域主要研究方向為:礦產普查與勘探、成礦理論、礦產資源評價與預測、地球化學調查、鉆探技術、航空物探、地球物理勘查等領域。
綜上所述,我國礦產資源儲量較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模依然較大、采礦新技術層出不窮,前瞻認為采礦工程專業的發展前景依然較好,但需要把握住行業的技術前沿,從而不被淘汰。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