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煉油是一個利潤不高的產業,企業通過加工原油、銷售成品油獲利,一般其利潤不會超過20%。因此,2000年后,巴斯夫、陶氏等跨國煉化巨頭們紛紛向利潤更高的特種化工轉型,中石化等央企也向有優勢的化工品轉型。
2018年后,浙石化等民營石化企業更是希望實現煉化一體化產業群,然而,目前山東地煉企業的模式仍是以煉油為主,也有一些企業開始把大宗化工品作為副模式。
煉油為主不可能持續,因為價格戰不可能長久。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認為,目前中國煉油行業產能過剩率大約為13%-18%。中國每年成品油消費量3.15億噸,按照65%的成品油收率和80%的開工率計算,合理配置煉油能力應為6.1億噸/年。而當前中國現有煉油能力達7.48億噸/年,過剩1.38億噸/年,即便按照全球煉油企業平均開工率83%計算,中國煉油產能也過剩1億噸。
伍德麥肯茲公司也表示,2031年石油在交通領域的需求將達到峰值,成品油消費量將出現下降,未來石油需求增長點在化工領域,煉化企業特別是燃料型煉廠要盡快實現轉型升級,合理布局下游化工產業鏈。化工,特別是特種化工和精細化工才是未來的方向,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