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您好 謝謝您的提問:
第三方醫學診斷服務市是未來中國醫療改革的一個重點方向,未來前景非常好。
目前,國內第三方醫檢市場以迪金域醫學(603882)、迪安診斷(300244)、艾迪康、達安基因(002030)四家龍頭企業為主,四家企業獨立醫學實驗室數量超過100家。2018年四大企業市場份額占整個第三方醫學診斷服務市場的70%左右,其中金域醫學(34.1%)、迪安診斷(17.6%)、艾迪康(12.0%)、達安基因(5.1%)。
從四大企業第三方醫療診斷服務收入來看,2018年上半年,金域醫學診斷服務收入為21.14億元,位列第一位,迪安診斷診斷收入為10.89億元,排名第二,排名第三和第四位的是艾迪康和達安基因,診斷服務收入分別為7.46億元和3.17億元。
第三方醫學診斷服務市場前景廣闊
政策推動獨立醫學實驗室發展
受益于政策扶持、行業不斷開放,中國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正在逐漸發展壯大,現已成為醫療服務領域不可忽視的力量。2017年國家相繼出臺了《“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的通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2018年國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醫師審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對推動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人口老齡化促進第三方醫療診斷服務需求增長
2010-2017年以來中國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數量占比呈現穩定上升趨勢,截至2017年底,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達到1.58億人,占總人口數的11.4%,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為2.41億,占總人口的17.3%。老年人口的年均醫療費用遠遠高于其他年紀人群,對醫療服務消費有更明顯的推動作用。
醫療資源的供需矛盾推動獨立醫學實驗室發展
雖然國家持續增加醫療服務投入及要素供給,但現階段醫療服務供給增量,仍無法滿足過快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醫療服務的供給端與需求端矛盾依舊。
從國際比較看,2017年中國的衛生總費用為51598.8億元,占GDP比例為6.2%,遠低于高收入國家水平。2017年美國醫療費用支出為3.5萬億美元,占GDP的比重為18%。醫療資源地域分布失衡,醫療服務的社會公平性差,是導致轉診制度未能有效執行、基層醫療體系無法充分發揮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的發展,為基層醫療機構及民營醫院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是解決醫療資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各級政府加快推進分級診療、落實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診療模式落地,行業發展可以期待。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