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近年來,中國白酒產銷量不斷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白酒產量為871.2萬千升,行業銷售收入預計在5875億元。然而,與國內產銷兩旺截然不同的是,中國白酒在出口市場表現卻不盡人意。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18年,我國白酒出口量為1721萬升,同比小幅增長3.86%,占國內白酒產量的比重僅有0.19%。出口金額來看,2018年,白酒出口金額約為6.55億美元,同比增長39.36%,但與國內白酒銷售規模相比仍相差巨大。
我國作為最早利用蒸餾技術創造蒸餾酒的國家,比威士忌、白蘭地等的出現要早1000年左右,而且具有全球第一酒生產大國、酒消費大國、酒文化大國的稱號,卻遠未達到國際化程度,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現階段,白酒行業出口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我國的酒文化與歐美有很大的差異,國內白酒在包裝、口味等都不符合外國消費者的心理需求。目前,我國白酒企業依然保留如重包裝、高度數等特點,大部分企業都沒有去研究如何滿足國際市場消費者的心理需求。
二是國內白酒企業因缺乏長遠目光,都將視線投向國內市場,在國內市場互相爭斗、兼并,導致疏忽了雖然開拓有難度但是更加寬廣的國外市場;同時,我國白酒品牌過多,但是稱得上國際品牌的卻少之又少。
三是對國際貿易政策法規的理解與應用不夠透徹。以白酒出口美國為例,由于美國的食品安全體系歷史悠久,有包括《聯邦食品、藥物和化妝品法》、《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食品質量保護法》等一系列法規和政策,使得我國白酒出口美國變得格外困難。
雖然白酒行業在出口市場發展不利,但由于深耕國內市場,消費者對于進口白酒的需求也不大,但增長速度較快。2018年,白酒行業進口量僅為297萬升,同比增長22.73%;同期,進口金額達1.02億美元,同比增長45.71%。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