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樂器市場奏響中國樂章
正加速“去電器化”的蘇寧此前曾傳出正在與中國樂器行業龍頭樂博進行收購談判,涉及資金數十億元,一旦收購成功,蘇寧將成功進入市場規模達300億而且每年以30%速度激增的樂器行業,成為電器行業和樂器行業的“雙料冠軍”。
樂器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都在國民經濟和人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時,樂器制造業也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成為國民經濟中重要的產業,積極推動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
我國樂器市場的蓬勃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樂教育事業的進步與音樂教育機構的大量涌現。自改革開放以來,“科教興國”、“提高全民素質教育”、“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等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不斷推動著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也給樂器制造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如今城市在校的中小學生,90%都有參加課外培訓,樂器培訓的比例高達48%,其他的為外語、舞蹈、美術等等。市場調查顯示,目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樂器中鋼琴、提琴、古箏等樂器位居前列,樂器廣告市場上鋼琴占比47%,提琴占17%,古箏占6%,長笛占6%。
近年來,我國樂器行業迅猛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樂器的生產大國,特別是鋼琴、提琴、吉他、民樂、電聲樂、西管樂等各類樂器,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已構成了以樂器產品為主導,相關配套產品齊發展的企業集群和特色產業。同時,中國政府重點發展文化產業,各項扶持政策方針的出臺實施給樂器行業提供了良心發展的政策基礎,2011年,中國樂器制造行業市場規模擴張20%。
到20世紀末,我國樂器制造行業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基本可以加工世界上所有大類樂器,門類齊全、品種眾多,囊括鋼琴、提琴、西管樂器等不同類別1200多個型號,規格3萬多個,鋼琴等大類樂器產品已經形成專業化生產格局,鋼琴鐵板、音板、擊弦機、外殼等主要鋼琴部件專業加工廠開始形成規模。
截至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日本的世界第三大樂器生產國,其中鋼琴、吉他、提琴、管樂器、口琴等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或前列,中國樂器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升。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1年樂器制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有193家,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31.95億元,同比增長20.00%,實現產品銷售利潤26.10億元,同比增長16.28%,實現利潤總額13.04億元,同比增長6.25%。其中中國樂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2.80億元,同比增長61.48%,為近年來最大增速;西樂樂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37.92億元,同比增長20.36%。
2012年1-6月,我國樂器制造行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205家,從業人員為6.53萬人,行業資產總額為163.65億元,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19.60億元,同比增長12.66%,實現產品銷售利潤12.70億元,同比增長2.03%,實現利潤總額4.7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19%。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樂器在世界樂器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開始發力,國產樂器的價格優勢、資源優勢和不斷提高的產品質量贏得了大多數國際樂器制造商、經銷商和消費者的青睞。到2011年,我國樂器已經出口到全世界180多個個國家和地區,占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80%以上。
國家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樂器行業進出口總額為18.27億美元,同比增長9.71%;其中進口額2.03億美元,同比增長1.94%;出口額16.24億美元,同比增長10.76%;實現貿易順差14.21億美元。2012年1-6月,我國樂器制造業出口額為7.5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39%。
我國樂器的轉型之路
在我國樂器制造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樂器的質量和品牌建設也取得較快發展,逐步從中低檔普及型產品向中高檔演奏級產品發展,品牌企業和品牌產品大幅增加,規模化經營和品牌化戰略日趨完善,科研水平逐步提升,產品創新成績顯著,產品品質日益加強,職業培訓和人才隊伍進一步加強。
近年來,我國樂器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大幅提高,樂器制造也從仿制階段開始向自行設計、自主開發方向過渡,加工方式從“貼牌”生產到自主品牌生產轉變,生產技術由購買外國專利向自主創新過渡。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樂器專利發布數量658件。其中,發明專利159件,同比增長2.58%,實用新型專利328件,同比增長17.56%,另有外觀專利171件。
在產業發展上,近年來我國樂器制造行業已形成以廣州珠江鋼琴集團公司、北京星海鋼琴集團公司、海倫鋼琴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現代樂器企業,它們帶來中國樂器行業在企業規模、經濟效益、生產技術等方面都取得較高的成就。同時,企業規模效益增長明顯,2011年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達到235.42億元,超過改革開放前的10倍,實現利潤總額13.04億元,是改革開放前的20倍。
此外,民營樂器制造企業發展迅速,總體規模已超過國有企業。目前,我國樂器行業民營企業總資產已占到規模以上生產企業的32.22%,銷售收入占43.39%,利潤總額占57.85%。民營企業成為樂器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前瞻產業研究院樂器行業研究員郝俊杰指出,我國樂器產品及產業雖已取得良好的發展,但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樂器制造行業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應對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努力提升產業鏈,增加高附加值利潤,這才是中國樂器行業良性發展的最好出路,這也是應對國際市場競爭、規避貿易風險的必由之路。
在我國民族樂器制造業的發展過程中,材料少、傳承難等問題成為棘手的瓶頸。原材料的緊缺體現在一些名貴的木材或一些稀缺的材料本身資源缺乏,且替代品也難以找尋;技術工人的培養難則是因為民族樂器的制作工藝復雜且需要熟練的技藝,培養途徑的不足也是制約的一方面。
隨著國際貿易程度的加深,在我國樂器大舉挺進國際市場的同時,幾乎所有外國知名樂器公司也都殺入中國市場,境內外樂器市場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對外,中國樂器以性價比較高的產品,以及資源和勞動力優勢與洋品牌樂器比拼;在國內,中國樂器制造企業又要面對外國知名品牌樂器的競爭,與外資企業搶奪國內樂器市場,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
樂器制造行業的總趨勢是產品向多品種、高性能、節能、環保方向發展,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根據這一趨勢,企業需要特別重視樂器制造技術的研究和開發,要建立一支技術水平高、研發力量強的團隊,開發出具有先進水平的樂器制造新工藝,并加強對檢測技術的研究。
只有擁有強大的技術創新和原創設計能力,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才能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因此,我國樂器制造業只有加強技術研發,在音質和音效方面不斷加以改進和創新,注重品牌建設,才能在市場中做大做強,進而獲得更高的發展水平。
前瞻產業研究院樂器行業研究員郝俊杰認為,隨著我國科技文化的發展,傳統文化的缺失已經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尤為重要,因此,我國樂器制造行業的發展還肩負著重大的民族使命。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