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養生旅游推動旅游業多元化及調結構
又到中秋國慶長假時。每逢黃金周假期,“去哪兒”總能成為許多人幸福的煩惱,“國慶假期好去處”也是被搜索最多的詞匯之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在黃金周假期內拋開工作煩惱、盡情地放松休養生息成為潮流。因此,陪伴父母家人享受溫馨愉悅的假期,成為許多常年奔波于城市里頭卻渴望遠離擁擠與喧囂、回歸自然享受山水田園的人士的選擇。
而對于眾多老年人而言,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能和兒孫在假期外出散心休養身體享受天倫,旅游養生成為他們的最佳選擇,而老年群體也是目前養生旅游的主要客源。
據調查顯示我國大城市居民,尤其是“都市白領”,超過半數處在亞健康狀態,而且人數還在呈現上升趨勢。而與此同時,過去的十年間,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逐年上升,老齡化率到2011年達到9.1%,且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因此,這就要求人們在物質生活已經提升到較高水平之后,必須更多地考慮生活的質量和身心的健康。在這種形勢下,養生休閑將成為熱點和潮流。養生旅游,也算是對身心的休假式治療。
前瞻產業研究院養生旅游行業研究員繆希鳴指出,一般來說,人們消費養生休閑旅游產品主要有以下幾大訴求——延年益壽、強身健體、修身養性、身體醫療、修復保健、生活體驗或養生文化體驗,目前國內養生旅游產業包括溫泉養生旅游、森林養生旅游和濱海養生旅游等項目。
養生旅游的內容及形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2-2016年中國養生旅游產品開發模式與區域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為26.41億人次,同比增長25.58%,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當年我國國內旅游收入為19305.40億元,同比增長53.46%;國際旅游收入為484.60億美元,同比增長5.78%。
根據國家旅游局的統計,我國民眾出游目的依然以探親訪友、休閑度假和觀光游覽為主,其占比接近90%,只有1.1%的居民以健康醫療為出游目的,但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相信以養生健體為目的城鎮居民會逐漸增加。
目前,養生旅游已經在日本、泰國、法國、瑞士、美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形成成熟的旅游發展模式。而我國的養生旅游始于2002年海南省三亞保健康復旅游和南寧中藥養生旅游,隨后在四川、山東、安徽、黑龍江等地發展迅速,逐漸演繹成為全國的旅游熱點。
養生旅游作為生態旅游與休閑旅游的有機結合體,與其他旅游相比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但它對生態資源如空氣資源、氣候資源、山林資源、水體資源及養生文化資源等的依賴性更強。我國作為一個生態資源豐富且多樣化的國家,具有開發溫泉旅游、森林旅游、濱海旅游等養生旅游項目的豐富資源,這也是我國旅游業實現多元化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自然基礎。
目前,我國溫泉旅游呈現出“百泉齊涌、百泉齊鳴”的可喜局面,全國溫泉已開發有3000余處,溫泉旅游不僅成為眾多旅游地產投資商的投資焦點,也成為溫泉所在地政府招商引資、發展旅游經濟的金字招牌。2011年,僅廣東溫泉旅游年接待人數就達到600多萬人次,直接銷售超過10億元人民幣。溫泉已經成為了旅游度假休閑產業中的生力軍,我國溫泉資源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廣東、海南、福建、臺灣、江西等省區。
在森林旅游資源方面,據全國第七次森林資源清查數據顯示,我國森林面積達1.9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20.36%,森林蓄積137.21億立方米,森林面積列世界第5位,森林蓄積列世界第6位;人工林保存面積4.62億公頃,蓄積19.61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繼續保存世界首位;森林植被總碳儲量78.11億噸。
在濱海旅游資源方面,我國東瀕太平洋,大陸海岸線與島嶼海岸線合計3.2萬千米,島嶼6500多個。優越的自然環境形成了許多天然良港,宜于建設中等以上的泊位和港址有160多處,而目前已開發的資源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此外,我國海洋生物種類繁多,油氣、礦床、再生能源也十分豐富。我國的濱海旅游資源基本格局大致呈S形態,由北向南形成4大旅游帶、10大旅游區,具有擴大依靠海洋資源開發休閑和旅游活動的潛力。
我國濱海資源主要分布于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11個沿海省、市、區。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濱海養生旅游已經構建了以天津、大連、青島為中心,以上海、杭州、寧波為中心,以廈門、廣州、三亞為中心的三個優化開發區,它們也成為我國濱海旅游產業結構升級和優化排頭兵。
前瞻產業研究院養生旅游行業研究員繆希鳴指出,養生旅游作為高端旅游的一部分,其發展的基礎是濱海、溫泉等自然資源,但養生旅游的生活設施及服務、完善的養生體系同樣不可或缺,這些設施與服務能使游客達到調理身心和恢復健康的目的,因此,加強養生旅游的配套建設也將成為我國養生旅游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15年,我國旅游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國內旅游人數達到33億人次,年均增長10%,實現城鄉居民年均出游超過2次,旅游消費指出占到居民消費總量的10%。
《意見》同時提出,要推動我國旅游產品多樣化發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費熱點的任務,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生態旅游、森林旅游、商務旅游、體育旅游、工業旅游、醫療健康旅游、郵輪游艇旅游。
繆希鳴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養生旅游業將有望迎來投資、建設及發展高潮,而隨著養生旅游業的發展,養生旅游將從小眾旅游項目向大眾旅游方向發展,旅游項目也將日益多元化,并實現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