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開啟我國模具新時代
在世界經濟發展,制造業基地向我國轉移、制造業產品結構大調整的背景下,我國模具以較高的性價比在國際零部件制造全球采購中占據較大優勢。目前,我國模具總量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超過德國、日本,成為名副其實的模具制造大國。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模具制造行業中規模以上(年收入2000萬元)企業有1589家,資產總額達1394.82億元,同比增長16.28%;實現銷售收入1639.88億元,同比增長27.35%;利潤總額107.10億元,同比增長13.76%。但我國模具工業就總體水平而言,要比工業發達國家落后15年左右。
國際上有個流行的說法叫“一流企業制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模具的標準化程度和應用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模具工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凡工業較為發達的國家,對標準化工作都十分重視,如日本、美國、德國等,這些國家的模具標準化工作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模具標準的制修訂、模具標準件的生產與供應,已形成了完善的體系。
隨著模具工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模具工業的標準化水平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國模具標準化體系包括模具基礎標準,模具工藝、質量標準,模具零部件標準及與模具生產相關的技術標準,將模具分類為十四大類;模具標準又按模具分類主要有沖壓模具標準、塑料注塑模具標準、壓鑄模具標準、鍛造模具標準、緊固件冷鐓模具標準、拉絲模具標準、冷擠壓模具標準、橡膠模具標準、玻璃制品模具、汽車沖模標準等十大類。自1983年“全國模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以來,共發布國家保準99項,行業標準209項。同時,進一步推動企業標準化建設,特別是重點骨干模具企業標準的建設,在建立模具標準化的基礎上實施模具生產制造的自動化。
當前,我國模具產業經營模式的日益凸顯,在數據庫建設、標準制定的前提下,企業在軟件平臺的基礎上二次開發適宜本企業的制造管理系統,隨著設備自動化、單元自動化的實現,在解決了夾具優化、加工機械群組自動化、加工件的數據跟蹤,實現流程自動化后,排產自動化、裝配自動化將最終實現流水線生產模具的企業已經出現,模具制造正式進入標準化時代。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模具制造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顯示,國外發達國家模具標準化程度為70%-80%,而我國只有30%左右。如能廣泛應用模具標準件,將會縮短模具設計制造周期25%-40%,并可減少由于使用者自制模具件而造成的工時浪費。應用模具CAD/CAM技術設計模具已較為普遍,推廣使用模具標準件,能夠實現部分資源共享,這會大大減少模具設計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對于發展CAD/CAM技術、提高模具的精密度有重要意義。
因此,實施標準化推動了我國模具工業的發展,并將繼續為我國模具工業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增強競爭實力、加快融入國際大市場的步伐提供必要的技術保障。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