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啤酒行業的拐點之年!
2012年,全國啤酒的產量490.2億升,同比增長3.06%,25年來,中國啤酒產量增幅首次跌破5%。從1987年到1994年國內啤酒年均增幅在20%以上,年產量增幅最高時達到30%以上,1995年以來我國啤酒產量增長速度放慢,但年均增幅仍達到7%以上。
以我國白酒與啤酒市場企業經營情況來看,2011年貴州茅臺實現營收184.02億元,凈利潤87.63億元;五糧液實現營業收入202.26億元,凈利潤61.92億。2011年青島啤酒實現營業收入231.58億元,凈利潤17.38億元;北京燕京啤酒實現營業收入121.37億元,凈利潤8.17億元。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發現,白酒與啤酒行業領先企業營業收入差不多,但凈利潤相差較大。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啤酒行業品牌競爭與消費需求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分析認為,出現啤酒行業經營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啤酒企業的定位:以資本為背景的快速收購壟斷,首選戰略是做大,這種定位必然導致啤酒市場競爭激烈。
近年來,我國啤酒行業市場發展較快,已經成為一個開放的、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業,行業內各類經營企業較多,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國外企業看好中國市場,不斷加緊在中國的啤酒市場的戰略布局與產業擴張,比如嘉士伯、百威英博不斷加大在中國的資金投入,用以擴大產能、品牌及影響發展。同時,青島、千島湖、燕京啤酒等國內本土的啤酒品牌之間的競爭也逐步趨于激烈,價格、產品、渠道這些競爭工具輪番變換手法,以期能夠盡快適應市場需求。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啤酒行業品牌競爭與消費需求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對我國啤酒行業的五力模型進行了分析,進一步說明我國啤酒行業的競爭情況:
1、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啤酒對原材料的價格變動非常敏感,而原材料供應主要來自歐洲和美洲的大麥,集中度較高。同時,啤酒處于產業鏈的下游位置,上游的各個環節,包括原料(麥芽和水)、輔料(酵母和啤酒花)、能源、運輸等成本的變化對廠商尤其是中小型廠商的利潤率將造成較大沖擊。而且當雙方建立了長期的銷售關系,購買者的轉換成本也較大。結合上述分析,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啤酒行業品牌競爭與消費需求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分析認為,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較強。
2、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對于超市、餐飲及娛樂場所而言,由于其購買的得轉換成本較低,而且只要有利益的傾斜,馬上就可以改變供應產品的品牌,所以其議價能力較強;對于個體消費者而言,雖然在進行購買啤酒時的標準化程度和轉換成本較低,但是由于其散買的購置方式,一般只能被動地接受廠商定價。結合上述分析,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啤酒行業品牌競爭與消費需求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分析認為,消費者的討價還價能力一般。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