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十二五”經濟增長新引擎
報告分析認為,“大制作文化產品”模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收回成本,實現盈利,但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在市場推廣方面需進行大量投入,通過高投入的宣傳推廣攻勢迅速擴大產品的知名度,吸引消費者眼球,但也要結合到產品的生命周期進行營銷活動。
三、拳頭產品盈利模式
前瞻產業研究院文化產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在現實中,利潤已經從一個均衡的產品組合轉移到幾個拳頭產品。由于資源品位不高,競爭激烈,已開發的產品中缺乏可以提煉為具有吸引力的獨特性賣點,產品的打造一般化,逐漸變成無利可圖或賠錢的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優勝企業通過提煉具有吸引力的獨特性賣點,而著重打造一系列拳頭產品。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基地建設研究報告》分析認為,縱觀文化業中的許多企業,都有自己的拳頭產品,而企業的核心利潤來源也在于這些拳頭產品。例如在“衛視上星”以后,湖南衛視通過打造《快樂大本營》和《玫瑰之約》節目,帶來了“娛樂電視臺”的嶄新形象,使得湖南衛視獲得重生,發掘了觀眾對電視娛樂節目的需求,順利開始嶄新的藍海旅程。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