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融行業找靈感 :如何讓中國式“辦證”不苦逼
近日,“北漂小伙返鄉6次辦護照”引發網友熱議,辦證難再次成為熱點話題。而之后的處理也在大多數人的預料之中,在被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曝光后,當地政府自然臉上無光,火速處理,然后舉一反三,升華一下,這件事情算是有了一個妥善的處理。
但是,事件過后,中國式“辦證難”的問題依然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邁不過去的一個坎。根據統計,在中國,從出生證、結婚證,到退休證、老年證,再到最后的死亡證、火化證,人的一生大約要領80多個證件,其中,異地準生證的辦理更是讓很多人有“想死”的感覺。
盡管這次事件處理了相關責任人,但是由于我國證件辦理數量多、相關機構業務流程廣,涉及的業務辦理人員龐雜,很難真正確保以后這樣的事情不會經常發生。而從我們日常的辦理情況來看,這些證件其實沒有多大的技術含量,無非是一個審核的流程而已,所以,才會出現鏡頭中并不“專業”的大媽級工作人員干著不“稱職”的工作。
換句話說,既然這些流程都能標準化,而這些工作與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都具有相似的嚴謹、審慎的特點,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從金融機構業務辦理中尋找靈感,吸取金融電子化應用的經驗,推動行政電子化。
金融結構推動業務電子化的歷史并不短,而且還在不斷深化。目前,為了滿足國內金融機構業務辦理的需求,金融機具應用開始大規模普及,除了傳統的自動柜員機(ATM)、自動存取款機(CRS)、自助開戶機等,智能金融終端機(VTM)等也開始逐步應用。
參照金融機構電子化的應用情況,政府部門完全可以在行政電子化方面走的更遠。政府部門推動行政電子化,可以推進行政權力運行數據化、流程標準化、辦公網絡化和信息公開化,不僅提高了政府行政的工作效率,還壓縮了執法人員人為操作的空間,減少不公平、不盡責等現象的出現,伴隨而來的就是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在推動行政電子化方面,福建省走在了前面,而其他一些省市地方部門也都開始了積極的嘗試。2013年7月15日,福建發改委宣布開始推動全省范圍的行政電子化。根據規劃,到2015年,福建省將基本完成近10年證照(有效期內)電子化轉換生成任務,普遍建立全流程電子化、網絡化、協同化的行政審批模式,做到足不出戶就能辦成事。
如果福建省能夠完成行政電子化的推廣和普及工作,無疑將大力推動福建省行政的效率和政府的公信力,這對于解決目前中國式“辦證難”的問題將是一個積極的嘗試,中國式“辦證難”的問題有望迎刃而解。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