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企業面臨轉型升級 距離上市還有多遠
近幾年,我國快遞市場迅速發展,在業務規模上已經位居全球第二位。企業數量也在2013年突破1萬家,較上年增加了近1800家。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20年中國快遞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研究顯示:2005-2013年,我國快遞行業業務總量與業務收入保持逐年增長的趨勢,業務總量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4.34%,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5.14%。
2007-2013年,快遞行業占郵政業收入比重總體保持上升趨勢。2013年達到最大比例56.59%,表明快遞行業在郵政業中的市場地位逐漸提升。
圖表1:2007-2013年快遞行業占郵政業收入比重圖(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同時,整個快遞行業也度過了“跑馬圈地”的時代,企業面臨轉型升級,投資重點開始轉移。雖然,對我國快遞企業而言,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是重點投資領域,但投資領域開始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對于順豐、申通等第一陣營的快遞企業而言,開始投資于電商、航空、信息技術領域,以提高企業整體實力。
以行業龍頭企業順豐為例,一方面,企業加大航空領域的投資,建立自己的航空公司,2013年自有全貨機數量由11架增至14架;另一方面,企業拓寬業務,向上游市場投資,2013年2月順豐優選正式開通上海、廣州、深圳的常溫類商品配送。除此之外,開始推出針對服裝企業的供應鏈服務;在北上廣深等中心城市建立14個倉庫,推出倉儲物流解決方案服務,從標準化的快遞服務轉型為提供定制化的綜合物流解決方案。
快遞企業轉型升級,對資金有著較大需求。特別是在行業盈利能力下降的情況下,如何滿足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是多數快遞企業面臨的挑戰。而國內銀行的兩種授信模式都不適用于快遞企業,因此尋求戰略資本或者上市融資,成為快遞企業的必然選擇。
近幾年,我國快遞市場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已有多家快遞企業引入了戰略資本。2009年3月,阿里巴巴入股了星辰急便快遞公司;2010年5月,海航集團相繼收購了兩家快遞公司——上海的天天快遞和青島的元智捷誠快遞;2011年,復星、聯想創投等機構入股韻達快遞。特別是2013年,行業龍頭企業順豐也開始引入戰略資本。2013年8月,順豐出讓不超過25%股份,吸納元禾控股、中信資本、招商局和古玉資本四家公司成為其新股東。
私募股權或者風險資本最終的目的是需要變現,而最大利潤變現的方式就是上市。因此,對于快遞企業而言,最終還是要通過上市企業進行融資。在過去的幾年里,行業里多家企業都傳出了上市的信息。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