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被帶走 能源系為何多腐敗
自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落馬、引發聲勢浩大的能源系統反腐風暴以來,能源局后繼落馬的官員包括原副局長許永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原司長王駿、核電司原司長郝衛平、電力司原副司長梁波和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2014年11月17日,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俞燕山被檢方帶走,為何能源系統會成為腐敗多發區?為何能源系統會成為反腐重點區?
首先,中國能源發展到現階段,已經到了刻不容緩、必須革新的時刻。中國能源結構規劃,到2015年,中國能源結構消費結構中,要大舉增加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占比,而減少原煤消費占比,但是目前,中國原煤消費占比約為67%,天然氣消費占比只有5%,到2015年需要原煤消費結構下降至63%,天然氣消費結構上升至8.30%。而世界整體能源消費結構中,原煤消費占比只有30%。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影響著中國的發展。中國政府必須大刀闊斧的對能源事業進行改革。而能源關系到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中國能源基本是在國家手中壟斷,國家能源局和發改委等擁有太多太大的能源項目審批權。錢權交易的隱患較多,因此,能源系統成為腐敗區和反腐區均有其原因。
其次,中國原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太高,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于30%,原油對外依存度高于55%。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油氣工程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新增石油和天然氣探明技術可采儲量并不理想,特別是2013年,新增石油只有3818.56萬噸,新增天然氣只有2.02億立方米,同比上年均有較大幅度下降。能源安全是中國必須關注的重要問題,而能源系統的官員素質和質量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國能源行業的發展。因此,能源局反腐大行動也表明了中國高層對于能源行業發展的關注和重視。
圖表1:2009-2014年我國原油進口依存度(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最后,中國能源行業基本被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壟斷,能源行業的所有環節基本都是三大能源集團占據壟斷地位,從能源勘探到能源開采到能源加工以及運輸等,各個環節基本都被壟斷,行政尋租的空間很大。這也使得能源行業成為最不透明、最腐敗的領域之一。中國政府只有放開壟斷,放開資本進入門檻,市場化的競爭才能更有效的解決腐敗問題,才能更有效的解決能源的各種問題。
相關推薦 |
海洋油氣開采潛力大 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 |
青島管線泄露起火事件為我國輸油氣管道安 |
中緬天然氣管道建成投產 至此油氣管道總 |
油田服務市場大 非常規油氣將爆發 |
美國“頁巖氣革命”對我國非常規油氣開發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