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穹頂之下》引關注 我國大氣污染治理難在何處?
《穹頂之下》是一部由柴靜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紀錄片。2015年2月28日,《穹頂之下》在各大視頻網站播出之后,引起不少網民的關注。截至28日20點30分,各網絡平臺已累計播放超過3500萬次,《穹頂之下》的熱度已超過了很多熱門電視劇。同時,其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上更是引發“刷屏”效應。
《穹頂之下》的熱播再一次引發了大眾對環保問題的關注。近年來,大氣污染日益嚴重,損害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并且還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根據國家標準化組織(ISO)的定義,大氣污染是指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并因此危害了人體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污染的現象。
防治大氣污染便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大氣污染治理已經被提上議程,從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發展來看,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00以來,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投資總體上呈增長趨勢,分階段來看,2001-2007年,投資額逐年增長,年均增長率在25%以上,2008-2010年,工業污染治理投資整體規模有所縮減,大氣污染治理投資額也有所下降。2013年,全國大氣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約293.5億元,同比增長13.89%。
圖表1:2001-2013年中國大氣污染治理投資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分析認為,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幾下兩點:
1、市場對BOT等全壽命周期服務模式認知度不夠
目前煙氣脫硫、脫硝行業的發展正在向全壽命周期服務模式演進。這種變化不僅是國際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也是我國脫硫行業保證工程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增加行業利潤空間的發展內在要求。由于我國接觸以EPC+C、BOT、EMC等代表的全壽命周期服務模式較晚,這些模式在我國的市場認知度還不夠,因此部分地影響了該種模式在國內的快速發展。
2、環保產業的政策依賴性太強
環境保護具有投入較大、社會效益往往大于經濟效益的特性,決定了環保產業的發展對政策的依賴性較強。盡管國家采取了對污染企業收取排污費和生態環境管理費、對利用“三廢”企業提供各種財稅優惠政策、對新建項目實行“三同時”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但由于一些地方采取以罰代治和一些企業對環保重要性認識不足,造成環保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環保設施的需求。因此,環保市場的發展速度與國家制定的環保標準以及政策執行的力度密切相關。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大氣污染治理提速 袋式除塵錢景可期 |
大氣污染治理刻不容緩 除塵設備市場規 |
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