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推動我國演藝產業發展
一、我國演藝產業現狀分析
2013年,中國演藝市場實現總收入323.74億元,同比下降9.0%。2012年演出市場總收入355.9億元,按與2012年同項統計,2013年演出市場總收入323.74億元,同比下降9.0%。從演藝市場的經濟規模來看,2013年劇場全年補貼收入44.76億元,娛樂演出收入94.50億元,總經濟規模為463.00億元。從2010年到2012年,中國演藝市場總收入出現了加速上漲趨勢,得益于中國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和對精神消費的需求。進入2013年,受國家反腐倡廉政策的影響,演藝市場總收入首次出現下滑,同比下降9.0%。
圖表1:2010-2013年全國演藝市場總收入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演藝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演藝市場總經濟規模中:票房收入168.79億元(含旅游演出分賬收入),農村演出收入18.93億元,衍生產品及贊助收入25.60億元,娛樂演出收入94.50億元,演出經營主體配套設施及其他服務收入58.31億元,政府補貼收入96.87億元。扣除旅游演出票房分賬部分,2013年演出票房收入為131.08億元,與2012年同比,票房收入下降2.9%,其他收入下降9.6%。
圖表2: 2013年全國演藝市場各類收入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4年,全國共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8769個,比上年增加589個。近年來,全國各級藝術表演團體從業人員數量不斷增加。2014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從業人員26.29萬人,比上年增加0.2萬人,增長0.77%。
圖表3:2010-2014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機構與人員情況(單位:個,萬人)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四大因素推動我國演藝產業發展
(1)源動力:人才
近年來,隨著演藝產業的發展,國內市場對演藝產品的精度要求提升,使得原創劇目成為演藝市場發展的動力,因而市場對于演藝人員、創作人員、管理人員等的要求提升,使得其在行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與此同時,人才的培養與引進也增強了中國演藝產業的創新能力,使得國內演藝精品劇目增加,演出活力增強。
(2)主動力:資金
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為8400億元,2010年已突破1萬億元,但2010年中國演出市場收入僅為108億元。因此,在未來幾年演藝業仍將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但與此同時,演藝企業規模普通較小,資金需求量大。但目前演藝企業與資本對接渠道不暢、方法不多,是因為存在演藝企業與金融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演藝企業固定資產少、無形資產多等諸多不利因素,致使演藝企業的無形資產難以評估抵押、難以尋求到擔保,從而制約了演藝企業的發展。
2009年以來,文化部與多家銀行機構建立了部行合作機制,重點通過銀行信貸支持文化企業發展。許多銀行機構也在積極進行文化產業信貸擔保方式的創新,一些熟悉市場化運作、自身資質條件較好的演藝企業已成功獲得各大銀行的貸款。同時,演藝產業的迅速發展也使得風投開始關注該行業,另外,近年來演藝企業也出現了上市公司。從以上情況可能看出,隨著演藝產業的發展,其與資本市場的相關度增加,未來資本將成為演藝產業迅速發展重要推力之一。
2013年12月,國家藝術基金成立,該基金是由中央財政撥款,同時依法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捐贈的一項公益性基金。資助范圍包括藝術創作生產、宣傳推廣、征集收藏、人才培養四個方面。基金要打破體制、系統、行業局限,保持開放性和廣泛性,國有、民營、單位、個人均可申報。該基金的成立,文化投入模式的新探索,是我國藝術資助評審體制轉型的里程碑。
(3)輔動力:場地
近年來,中國演藝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劇場已成為制約演藝規模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目前各地都加大了劇場建設力度,特別是大劇院。對于當地政府而言,大劇院不僅要滿足當地群眾觀看演出的文化需求,還欲成為當地的重要文化建筑標志。比如重慶大劇院外形酷似“玻璃時空船”,而沈陽文化藝術中心就建設為64面的“鉆石”形狀等。
目前大劇院建設已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鋪開,從東部到西部,從沿海到內地,從經濟發達城市到一般發達城市,從一線城市上海、廣州等,到二三線城市江門、瀘州、撫順等地,大劇院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加快進行。沿海省份如廣東、江蘇、山東、天津等地的建設力度都比較大,而四川、山西、甘肅等省份也在積極開建。
2010年至2013年間已建成或計劃建成的40家劇院中,總投資規模為320億元以上,有34家投資金額在2億元以上,平均每家劇院的建設投資規模為8億元。少數大劇場如成都大魔方和濟南文化藝術中心,劇場建設和配套設施建設的投資在50億元上下。統計顯示,各地所建劇場以1000座以上規模的大型劇場為主,占全部在建劇場的99%以上,其中2010年9月交付使用的廣州國際體育演藝中心座位數達1.8萬個。另外,近20家大劇院包含著多個演出廳的綜合場館,比如上年9月開建的濟南文化中心除1800座的主劇場外,還包括一個1500座專業音樂廳和一個500座多功能小劇場。這些大劇場的建設,將緩解中國演出規模與場地缺乏之間的矛盾。但同時,也將帶來劇場管理及運營上的難度,另外,如何積聚人氣吸引演藝人才,也成為各劇場主要考慮的問題。
(4)新動力:知識產權保護
近年來,中國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大力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專利法》、《專利法實施細則》、《商標法》、《著作權法》等不斷得到修改和完善。文化部先后下發了《文化部文化市場司關于規范網絡音樂市場秩序整治網絡音樂網站違規行為的通告》、《文化部辦公廳關于集中清理整治一批違規網絡音樂網站的通知》、《文化部文化市場司關于查處違法動漫產品的通知》等文件,加大對侵權盜版音像、書刊、網絡游戲、網絡音樂、動漫等產品的查處力度,堅決杜絕在合法經營場所存儲、擺放及銷售侵權盜版產品,在寧波等地查處了一批文化市場重大案件,有效遏制了侵權行為的發生,大力凈化市場環境。
2013年,全國行政執法機關共立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案件26.2萬件,移送司法機關4550件,搗毀窩點5441個;全國公安機關共偵破侵權假冒犯罪案件5.5萬件,抓獲犯罪嫌疑人5.9萬人;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捕侵權假冒案件9161件、犯罪嫌疑人1.4萬人,審查起訴案件1.4萬件、2.3萬人;全國審判機關共審結侵權假冒刑事案件1.2萬件,生效判決1.7萬人。
盡管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的受重視程度不及我國香港地區及其他發達國家,但我國加大了整治力度,同時完善相關政策,促進創意產業的發展。知識產權是文化創意產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在,對原創性的承認和保護,其實就是尊重和承認個人創造力的價值。通過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保障文化創意企業和個人的創造性勞動及其合法權益,才可以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加強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建立版權資源信息中心和版權國際交易中心。鼓勵創意產業自主創新形成的成果及時申請、注冊相關權利,創意企業申請知識產權的費用,可從相關知識產權資助資金中給予支持。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2014年中國十大國有改制演藝團體排名 |
中國旅游演藝市場空間廣闊 2020年市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