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教育”千億市值待開啟 職業教育前景廣闊
自今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不論傳統制造業還是服務行業,紛紛涌入“互聯網+”的大潮,“互聯網+”已成為各行業突破傳統商業模式、實現新發展的必選之路。
傳統教育行業早與網絡“結緣”,從上世紀90年代末就已涌現各類遠程教育平臺,但網絡與教育結合產生的形態還不只這些,近年來不斷涌現出教與學整合平臺、學習輔助APP等新的“互聯網+教育”新形態。雖然目前國內的“互聯網+教育”發展與美、韓、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相比發展仍處于初期,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導致眾多“互聯網+教育”企業盈利堪憂。但隨著技術進步與行業資本投資增加,“互聯網+教育”前途將不可限量。
起源于網校,現已形成四大板塊
“互聯網+教育”在中國的萌芽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以網絡為介質的遠程教育平臺將學習資源利用互聯網進行分享,典型案例為電大遠程平臺。而后,傳統的培訓機構轉戰網絡,新東方、好未來、學大教育等專業的培訓機構興起,這部分教育培訓機構經營經驗豐富,成為“互聯網+教育”四大板塊中盈利模式最為成熟的板塊。
除了教育培訓機構,“互聯網+教育”業務板塊還包括以流量為目的的教與學資源整合平臺、輔助學習的工具(平臺或APP)、實現互聯網教育所需設備及技術。而隨著互聯網教育不斷深入發展,其內涵或將進一步擴展,不局限于這四個領域。
圖表1:“互聯網+教育”業務板塊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教育資產政策破冰,風投掀投資高潮
在我國,教育具有公益屬性,《教育法》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政策的限制在使得早起的互聯網教育機構,如新東方,赴美上市。從2013年開始,教育企業相關政策逐漸松動,其中,《民辦教育促進法》允許民辦學校自主選擇,登記為非營利性或者營利性法人;《高等教育法》同時也刪去了設立高等學校“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內容;2015年1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則指出要對民辦學校實行分類管理,允許興辦營利性民辦學校。此后,對“互聯網+教育”行業的投資突飛猛進,其中風險投資尤為突出。
2014年,國內“互聯網+教育”行業風險投資86起,增長195%;投資額4.8億美元,增長584%。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投資達到14起。
圖表2:2013-2014年互聯網教育風險投資規模(單位:萬美元,起)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3000億,職業教育前景廣闊
目前,我國互聯網教育正處于發展初期,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2015-2020年中國網絡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顯示,2014年我國互聯網教育市場規模達998億元,同比增速達18.84%;保守估計,到2020年互聯網教育市場規模在3000億元左右。其中的學歷教育、職業教育和語言培訓是市場的主要貢獻者,而從客戶支付能力和市場需求來看,我們認為職業教育前景更為廣闊。
圖表3:2010-2020年中國互聯網教育市場規模及預測(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2014年中國十大網絡教育公司排名 |
谷歌正“攪局”移動網絡領域威脅現有電信 |
網絡購物增長加快 電子商務市場趨勢分析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