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亞冠登頂 見證中國體育產業崛起
瘋狂足球周末已過,回望過去一周足壇發生的大事,讓中國球迷悲喜交加。“悲”的是中國男足在香港遇到“旺角黑夜”,戰平香港,世界杯十二強賽目前只存在理論上的希望,中國足球沖擊世界杯的希望又一次在還沒有起航時就破滅;“喜”的是廣州恒大擊敗阿聯酋阿爾阿赫利,繼2013年之后,再一次問鼎亞冠,為中國職業足球職業聯賽帶來新的榮光,把中超聯賽整體又帶入了一個新的高度。拋開二者的成績不談,過去一周大眾對這兩件事超乎尋常的關注,已然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事實——中國體育產業正在迅速崛起。
讓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3.9萬元、5.5萬人、2.3億元、5年80億元。3.9萬元是周六晚恒大亞冠決賽最貴門票的價格;5.5萬人是當晚在天河體育場觀看這一場比賽的觀眾人數;2.3億元,是這場決賽恒大的票務收入;80億元則是整個中國足球超級聯賽未來5年的版權收入。也許單獨的數據看不出問題,但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后,這些數據足夠令人吃驚。作為全球水平最高的歐洲冠軍聯賽,2014年決賽門票最高票價為390歐元,換算成人民幣不到2700塊,即使是全球最大規模的賽事足球世界杯,決賽門票最高定價也只有990美元,折合人民幣不到6200塊;由于場地限制,本場入場觀眾已經達到了天河體育場能夠接納的最多觀眾數;2.3億元的票房收入,則將國內體育賽事7500萬的票房收入紀錄遠遠甩在后面;而中超5年80億元的版權收入,創造了中國體育賽事版權的新紀錄,較目前的版權收入增加了20倍。
這組數據無疑是令人振奮的,它反映了我國體育產業消費市場環境已然形成。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體育服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2014年全國體育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占我國GDP比重的0.64%,占GDP比繼續保持穩步上升態勢,但與體育產業發達的美國3%的比重相比,仍然相距甚遠。國務院2014年發布的46號文件,扶持體育產業的發展,到2025年,我國體育產業的規模要達到5萬億,而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的市場規模不到2025目標的十分之一,顯示了我國體育產業未來巨大的增長空間。
圖表1:2010-2014年中國體育產業市場規模(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巨大的市場規模、成熟的消費市場、政府的政策扶持,使得體育產業已然成為吸引資本市場的香餑餑。早在2011年,一向對政策十分敏感的房地產企業紛紛開始涉“足”。幾乎在同一時間,恒大、富力兩大地產巨頭不約而同地高調出擊體育產業,投資兩家足球俱樂部。隨后阿里也投資入股了恒大足球俱樂部;實力雄厚的萬達則選擇了一條從源頭解決版權競爭的道路。2015年2月,萬達宣布以10.5億歐元收購瑞士盈方體育傳媒集團68.2%的股份,成為盈方第一大股東,正式全面介入體育產業領域。隨著大批行業巨頭的介入,在加上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罕見的體育消費增長速度,以及與發達國家體育人均消費的差距,都將進一步提升我國體育產業未來的市場空間。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