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bot引發的工業自動化的挑戰與機遇
iRobot的創始人羅德尼布魯克斯注意到,在高度自動化的工廠車間里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工廠里的工人做的工作是無價值與無意識的,比如說,在封裝糖罐的流水線上,機器已經自動完成了從填充到封蓋的工作,而工人的工作僅僅是將空的糖罐放在了流水線的傳送帶上而已。但是這個簡單的問題,機器仍然無法替代到人工。感知與節能增效相輔相成,這也正是工業自動化的挑戰與機遇。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如何解決節能增效是工業4.0時代的核心問題,ABB早已發現了這一核心要素。工業4.0時代制造業除了生產設備的智能升級以外,如何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將是各個企業重點關注的問題。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圍繞著“提高效率”這一核心點,將會興起從產品到行業解決方案到運營市場等智能制造產業鏈的發展。現在,以西門子、ABB、施耐德為代表的工業自動化企業也積極布局與深耕細化這個領域,紛紛推出自己的工業自動化云平臺,布局工業自動化運營端市場。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突破和普及,西門子、ABB以及施耐德布局的自動化云平臺市場將會成為寡頭壟斷市場;并且隨著技術價格的逐漸降低,會帶來自動化產業鏈的第二次革命。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那么如果現在想要布局這個智能制造的業務,是時代的機遇嗎?又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呢?我想可以從二級市場上的巨頭公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就拿ABB來舉例。首先,從ABB公司年報可以看出,受到整體市場環境的影響,公司2016年經營狀況欠佳。從收入的角度來看,2016年相對于上年整體下滑5%。其原因有可能來自石油、采礦等板塊的不景氣影響。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再者,剖析其收入構成發現,工業自動化的占比為19%,而其他的板塊,如機器人和運動控制、電氣產品以及電網業務共占比81%;從區域上看,平分秋色;從終端市場來看,公共事業占比32%,工業占比41%,交通和基礎設施占比最少,占比為27%;從產品類型上看,服務和軟件占比最少,為18%,產品整機為58%最高。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本人認為,這個代表著一些機遇與提醒:以產品整機類型切入工業自動化的領域中,以出口歐洲或者美國為主,可能更容易使企業賺取“現金流”;等“現金流”賺取夠后,再以“機器人與運動控制”作為公司的創新業務,則會迎來第二波企業盈利的高潮。
綜上所述,現在工業4.0仍然面臨著一些嚴峻的挑戰,但是挑戰與機遇并存,從ABB的策略中發現,以一些“低端”的自動化產品出口到國外,保證現金流的情況下,再著手開始去切入“機器人與運動控制”這個領域會更好。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