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展現狀分析 產學研模式仍存發展問題【組圖】
國家重點實驗室步入提高期,取得卓越成就
1984年,為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原國家計委組織依托原有基礎實施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主要任務是在中科院、教育部等部門的有關大學和研究所中,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1984-2009年,國家重點實驗室走過了起步階段和發展階段,正在進入提高階段。
圖表1:我國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展階段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與運行管理模式創新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科技部委托中國科協信息科技學會聯合體對信息領域3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進行的評估結果為:9個實驗室被評為優秀實驗室;19個實驗室為良好類國家重點實驗室;特別值得關注的是,1個實驗室未通過評估,3個實驗室要求限期整改。
圖表2:3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單位: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但值得注意的是,實驗室基礎研究能力得到提升。2013-2017年內,實驗室發表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21603篇,外文專著79部,大量研究論文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實驗室共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7項、二等獎27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7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4項。獲得國內發明專利7548項,國際發明專利819項。
圖表3:2013-2017年3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成果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產學研合作模式大熱,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展仍存阻礙因素
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有四種:技術轉讓型、委托研究與培訓型、聯合開發型、共建實體型。產學研合作并不存在最佳模式。合適的最高標準是雙方都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潛力,合作成果應該既體現學術價值又創造經濟效益。
圖表4:國家重點實驗室產學研合作模式簡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國家科技部批準建設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依托單位主要有以下三類:一是老牌國企,二是轉制的科研院所,三是民營企業。這些企業雖然舉辦主體不同,發展歷程也各有特色,但卻有著共同的特征,這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與運行,主要表現在:
1、制度體系缺失。與高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不同,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投資主體、運行機制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點,需要一整套適合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運行和評估規則來進行引導和規范。但迄今為止,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運行與評估仍然參照高校的國際重點實驗室來進行。沒有統一的標準,管理制度的缺失,勢必會影響到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健康發展。
2、資金投入不穩定。與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依靠國家財政撥款不同,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運行經費主要依賴依托企業解決。從企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來看,絕大多數企業的發展都具有起伏性,利潤有好有差,這些會影響到依托企業對重點實驗室資金投入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而科技創新是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投入,才有可能研制出先進有效的科研成果。
3、投資主體缺乏動力。在中國,企業繳納的稅種繁多,稅額過大,再加上行業內的競爭較為激烈,使得大多數依托企業普遍處于微利的經營狀態,從而很難在利潤中每年拿出較大的金額來支撐實驗室的發展。
4、人才引進機制不完善。高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屬于事業單位編制,實驗室的運行和科研人員的工資待遇比較穩定,科研人員有精力、也有動力致力于研究之中。在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研人員多來自于企業內部,其工資待遇和職稱晉級與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具有起伏和不穩定性。同時,科研人員都有屬于自己的黃金時期,但是黃金時期過后,對這些人員如何妥善安置現在也是空白,所有這些都使得處于施工和生產一線的技術骨干在進入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時候多了一些憂慮。
圖表5: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展存阻礙因素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國家重點實驗室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國家重點實驗室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國家...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