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指導發力 “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起步即顯巨大發展空間
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文件,指導“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階段及重點內容
7月底,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方案》。
在工作目標方面,《“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知識產權侵權假冒線索在線識別、實時監測、源頭追溯的技術支撐體系基本建成,知識產權相關數據庫、產品和服務數據庫構建完成,全流程的知識產權執法維權指導管理系統運行通暢”的計劃,并指出,要實現“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模式在全系統得到廣泛應用,“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機制基本形成,線上知識產權侵權假冒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線下源頭追溯精準快捷,知識產權執法維權效率顯著提升,各類知識產權侵權假冒行為受到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明顯改善。
《“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方案》同時規劃了工作階段,并針對各個階段劃定了工作任務。
當前,“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應已進入第二階段,即開發與試點。在試點領域與環節方面,《方案》指出,要選擇信息易追溯、社會關注度高的電子商務、大型展會、進出口等重點領域、重點環節,作為試點工作的突破口,探索推進“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及時總結技術手段與治理機制相融合的經驗,盡快向各領域推廣。
電子商務領域。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全面深化相關協作調度機制。健全對互聯網自營、他營、移動客戶端交易等不同模式網絡交易平臺的信息化治理機制,引導平臺運用“互聯網+”高效處理侵權假冒舉報投訴。根據智能檢測系統確定的線下源頭信息,提升源頭追溯精準度,高效打擊生產源頭,切斷侵權假冒產品流通鏈條。
進出口環節。推進線上信息共享、辦案咨詢、案件協查,在權利穩定性分析、侵權判定、網絡培訓等方面加強協作,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提升進出口環節知識產權保護效率,協同強化知識產權邊境保護能力。
大型展會。推進各地加強同類別展會上侵權假冒案件的信息共享,建立跨區域的展會知識產權保護線上協同監管機制。推進建立知識產權標識展品報備機制,對重點展品實施協同監測。對展會現場發現的侵權假冒產品,通過智能檢測平臺反溯線上侵權假冒線索,強化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
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獲批,“互聯網+”知識產權迎來發展機遇
8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批復同意深圳建設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面向新能源和互聯網產業開展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工作。深圳市首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保護中心正式開始建設,保護中心將建立知識產權快速保護維權體系,包括全類別快速授權機制、快速確權機制、快速維權機制,以及新能源及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綜合服務平臺。
建立全類別快速授權機制——凡在中心備案的企業或者個人通過中心辦理的重要專利申請,參照已運行快速維權機制,發明專利審核確權時間將縮減為1年,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時間將縮減為1個月,外觀專利將縮減為15天,能極大的方便社會公眾辦理專利事務、提高工作效率。以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集聚優勢突出的新能源與互聯網產業率先覆蓋,逐漸將快速審查授權機制拓展到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
建立快速確權機制——對專利無效和復審案件,建立快速立案、快速審查機制,并定期開展侵權判定培訓和咨詢。在保護中心開設專利評價報告快速通道,快速出具專利評價報告。
建立快速維權機制——通過簡化知識產權侵權假冒案件辦理流程,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提升執法精確度和辦案效率,爭取假冒專利案件和外觀設計侵權案件在10日內辦結,發明及實用新型案件在1個月內辦結。
建立新能源及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綜合服務平臺——運用政策扶持、購買服務等模式,為新能源和互聯網企業解決知識產權保護過程中存在的侵權發現難、取證難、維權難,授權/確權慢等問題,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監測預警、快速維權、糾紛調解、專業指導等公共服務。
截至目前,國內“互聯網+”知識產權市場共有34起投資事件,且集中于企業的初始階段。由此,國內“互聯網+”知識產權市場處于藍海階段,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以上數據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互聯網+知識產權代理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目前,互聯網+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的競爭,已經進入商業模式競爭階段。無論是互聯網巨頭在互聯網+知識產權代理領域的投資布局,上市知識產權代理企業的互聯網轉型,還是創業...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