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民營醫療行業市場現狀分析與發展建議 民營醫院數量迅速發展但人才受限【組圖】
民營醫療發展大勢所趨,2018年政策鼓勵力度持續加大
民營醫院,指經濟類型為國有和集體以外的醫院,包括聯營、股份合作、私營、港澳臺投資和外國投資等醫院,是醫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幾年來,公立醫院瘋狂擴張,導致負債累累,民營醫療逐漸成為市場趨勢。為鼓勵社會辦醫,國家從頂層開始不斷發力,逐步放開政策限制。由此,民營醫療逐漸興盛,民營醫院、診所得到了大力發展,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新興的醫療業態,包括醫生出來單干形成的“醫生集團”,還有從醫院獨立出來的“第三方獨立醫療機構”,還有依托互聯網等新技術形成的“互聯網醫院”等等。這些新業態的出現,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注入了活力,讓整個醫療生態日臻完善。
2018年,國家繼續沿用以往方針,放開增量市場,鼓勵社會辦醫。2018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醫師審批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指出,除三級醫院、三級婦幼保健院、急救中心、急救站、臨床檢驗中心、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港澳臺獨資醫療機構外,舉辦其他醫療機構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不再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僅在執業登記時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換句話來講,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將“兩證合一”,大力推動了民辦醫療結構的審批效率。
民營醫療規模迅速發展,2018年數量已達公立醫院的1.65倍
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民營醫療快速發展,其近年來的普遍增速在10%以上。2014年中,民營醫院的數量正式超過公立醫院,此后更是拉開距離,至2018年9月底,全國民營醫院數量達到約2萬個,是公立醫院的1.65倍。2013-2017年,我國民營醫院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3.48%。
——綜合醫院為主,民族醫院有待增加
從醫院類型來看,綜合醫院、??漆t院、中西醫結合醫院領域,民營占有明顯優勢,而在中醫醫院和民族醫院,公立醫院數量更多。其中,綜合民營醫院因提供醫療服務項目最多,收入來源最廣而數量最多,占比60.14%;民資醫院則因為主要布局在少數民族聚居區,而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區數量相對稀少而占比小。
——東部地區民營醫療發展較好,山東省醫院數量最多
在區域分布方面,我國民營醫院集中在東部地區,共有醫院數量7513家,占比40%;其次為西部地區,因公共資源不發達,給了民營醫療生長的空間,2017年民營醫院數達到6154家,占比33%;中部地區民營醫院數目最少,為5092家,占比27%。
具體到省市,山東、四川省民營醫療事業較為發達,2017年地區民營醫院數量達到1582和1520家;緊接著為江蘇省,民營醫院數量達到1253家。此外河北、貴州、河南、湖南、云南、山西等地區民營醫療事業發展也較好,數量擠進全國前10。
——醫院服務能力不斷增強,但醫師資源稀缺
從民營醫療機構衛生人員構成情況來看,民營醫院職業醫師資源稀少,2017年數量僅為79.49萬人,幾乎是公立醫院的三分之一。結合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數量情況來看,人才已經成為制約民營醫院發展的一大重要瓶頸。
而另一方面,民營醫院注冊護士數量激增,2017年數量達到304.34萬人,較2016年(218.8萬人)增長約39.1%,顯示出民營醫院的服務能力在不斷增強。
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建議
總體而言,近幾年,民營醫療在數量上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是結構上,區域上發展不均衡,更面臨著人才瓶頸。未來,民營醫療想要持續實現長遠發展,可以考慮如下建議:
1、注重人才和品牌戰略
民營醫療機構應將引入人才列入其發展戰略的首位。同時注意塑造醫療機構品牌,擴大其影響力。
2、走規范化發展道路
除了在經營過程中嚴格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進行日常經營外,民營醫療機構自身也應該建立規范化的制度,包括財務制度、晉升制度、藥品管理制度、采購制度等。通過規范化管理,對于提高人才吸引力、增強醫院經營管理、降低醫療事故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3、繼續保持服務優勢
民營醫療機構在服務上一直優于公立機構。隨著公立醫院改革的進行,以及民營醫療行業的發展,未來市場競爭將會加劇。在競爭市場化的前提下,良好的服務也將成為核心競爭力之一。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民營醫療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民營醫療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民營醫療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民營醫療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