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內地與中國臺灣雙邊貿易全景圖(附中國內地與中國臺灣主要進出口產業數據)
目前,中國臺灣對外貿易對中國內地市場依賴度非常高,內地是中國臺灣的第一大進出口市場,也是其最主要的貿易順差來源地。據臺灣關稅總局統計,2018年,中國臺灣與內地的進出口貿易額為1418.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8.3%;貿易順差為343.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1.6%,增速較快。預計未來中國臺灣對內地的貿易順差總體還將擴大,服務貿易和機電產品貿易重要性或將進一步提升。
中國臺灣對外貿易現狀總覽
1、中國臺灣貿易總額全球排名相對靠前
根據2019年4月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報告顯示,,2018年世界商品出口總額為19.475萬億美元,世界商品進口總額約為19.867萬億美元,貿易總額約為39.342萬億美元。(備注:由于統計誤差,以及統計時部分貨物在公海等因素,導致進口和出口數據并不相等。)
其中,中國臺灣貨物進出口總額約為622十億美元,位居全球中上水平。出口額為336十億美元,占全球出口貿易額的1.7%,全球排名第18;進口額為628十億美元,占全球進口貿易額的1.4%,位列全球第17。
2、2018年中國臺灣對外貿易額創歷史新高
2009-2019年,中國臺灣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整體波動變化。2010年,中國臺灣迅速走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其進出口總額暴增39.7%,達到5138億美元。而2015年,中國臺灣對外貿易總額再次大幅下跌,主要原因在于中國臺灣制造業受國際形勢影響,產品出口低迷。此外,2015年,由于中國臺灣與大陸談判服務貿易協定,遭遇了島內反服貿社會運動,兩岸服務貿易合作一度陷入僵局,也導致兩地服務貿易大幅減少。
2017年以后,中國臺灣對外貿易總額連續增長,2018年全年進出口額約為593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7.7%,貿易總額刷新歷史紀錄。而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臺灣貨物進出口額同比再次下跌3%,僅為1375億美元。
3、中國臺灣對外貿易持續保持順差狀態
2009-2019年,中國臺灣始終呈貿易順差的狀態。根據臺灣關稅總局數據,2018年全年,中國臺灣出口3078.9億美元,增長5.4%;進口2857.7億美元,增長10.3%。貿易順差221.3億美元,下降32.9%。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臺灣持續保持貿易順差態勢,貿易順差為31億美元。
具體來看,中國臺灣貿易順差主要來源地是中國香港和中國大陸,2018年順差額為352.5億美元和343.0億美元,增長0.5%和11.6%;貿易逆差主要來自日本,2018年逆差額為247.0億美元,增長2.8%。
4、中國臺灣的出口目的國分析:中國內地是中國臺灣出口第一大市場
分國別(地區)看,2018年,中國大陸、美國、中國香港是中國臺灣的前三大出口市場,出口額分別占中國臺灣出口總額的28.6%、12.2%和11.9%。此外,中國臺灣對荷蘭、印度和澳大利亞的出口額顯著增長,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而對新加坡、菲律賓和泰國的出口額則有所下滑。
5、中國臺灣的進口來源國分析:中國內地是中國臺灣進口第一大市場
分國別(地區)來看,2018年,中國臺灣自中國大陸、日本、美國的進口額分別為537.9億美元、441.5億美元、347.2億美元,分別占中國臺灣進口總額的18.8%、15.5%和12.2%,自這三國的進口額位居第一梯隊。而2018年,中國臺灣自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俄羅斯等產油國進口額均有大幅增長,表明其對石油的進口依賴有所加劇。
中國臺灣與內地雙邊貨物貿易現狀總覽
1、中國臺灣與內地雙邊貿易額繼續回升
據臺灣關稅總局統計,2013-2018年,中國內地與中國臺灣雙邊貿易額整體呈先減后增的趨勢。2015年,受中國內地對外貿易總額下跌以及中國臺灣與內地服務貿易不暢等因素影響,該年中國臺灣與內地的貿易總額大跌11.2%,隨后不斷回暖。2018年,中國臺灣與內地的進出口貿易額為1418.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8.3%。
2、中國臺灣對內地貿易順差明顯擴大
根據臺灣關稅總局的數據顯示,2013-2018年中國臺灣對內地一直保持貿易順差態勢,且近年來貿易順差總體有所擴大。2018年,中國臺灣對內地的貿易順差為342.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1.6%。
產品維度下:中國臺灣與內地雙邊貿易分析
1、出口市場:中國臺灣對全球出口的產品分析
從中國臺灣對全球出口的產品整體情況看,其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是機電產品,2018年出口1663.1億美元,占中國臺灣出口總額的54.0%,增長3.1%。其中,電機和電氣產品出口1318.4億美元,增長1.1%;機械設備出口344.8億美元,增長11.6%。賤金屬及制品、塑料橡膠和化工產品位列中國臺灣第二至第四大類出口商品,2018年出口298.8億美元、248.4億美元和207.3億美元,增長8.2%、9.8%和14.0%,占中國臺灣出口總額的9.7%、8.1%和6.7%。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臺灣機電產品出口較多,主要是因為中國臺灣的半導體工業非常發達,其半導體領域的產值占到全球的1/4以上。其中,半導體設備制造市場中,臺灣占據全球1/3的市場份額;在半導體晶圓代工市場中,臺積電一家就占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因此,中國臺灣半導體產品(屬于機電產品)、半導體設備(屬于光學設備)出口額遙遙領先于其他產品。
而從五大類出口商品的國別/地區構成來看,前五國家和地區中共同覆蓋地有中國內地、美國和日本,均是全球對外貿易大國。
2、出口市場:中國臺灣對內地出口的產品分析
從中國臺灣對中國出口的產品情況來看,中國臺灣對大陸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和光學鐘表醫療設備,2018年出口額分別為494.6億美元、95.4億美元和88.3億美元,占對大陸出口總額的56.2%、10.8%和10.0%,增減幅分別為11.2%、14.8%和-1.3%。塑料橡膠和賤金屬及制品也是中國臺灣對大陸出口的重要商品。
而對比“中國臺灣對全球市場出口”與“中國臺灣對內地出口”的情況來看,出口格局基本保持一致,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內地是中國臺灣的第一大出口市場,我國內地產品進口需求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臺灣產品出口結構。
從2018年中國臺灣對內地出口的主要產品金額占該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來看,中國臺灣對內地出口的光學、鐘表、醫療設備占中國臺灣對全球出口該產品金額比重的59.1%,排名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內地對中國臺灣高科技尖端光學、鐘表、醫療設備的需求非常旺盛。
此外,中國臺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的化工產品,陶瓷、玻璃,塑料、橡膠,機電產品等的金額占比也較大,主要是大陸代加工制造業相對發達,進口這些產品后對其進行進一步加工,然后用于內需或者出口。
3、進口市場:中國臺灣從全球進口的產品分析
從進口產品來看,中國臺灣的進口商品以機電產品、礦產品、化工產品和賤金屬及制品為主,2018年進口1101.8億美元、550.9億美元、303.4億美元和224.4億美元,增長8.4%、24.6%、8.8%和9.5%,占臺灣進口總額的38.6%、19.3%、10.6%和7.9%。在機電產品中,電機和電氣產品進口751.1億美元,增長12.0%;機械設備進口350.7億美元,增長1.3%。
究其原因,中國臺灣進口的主要是原料型機電產品,通過對這些產品進行深加工,轉而出口高精密機電產品。此外,由于中國臺灣面積較小,礦產資源相對稀缺,也需要從海外進口大量礦產品。
從五大類進口商品的國別/地區構成來看,前五國家和地區中共同覆蓋地只有美國。
4、進口市場:中國臺灣從內地進口的產品分析
機電產品是中國臺灣自大陸進口最重要的商品,2018年進口327.7億美元,增長9.4%,占自大陸進口總額的60.9%。化工產品和賤金屬及制品分別為第二和第三大類進口商品,進口額44.9億美元和43.8億美元,占自大陸進口總額的8.3%和8.2%,前者增長2.8%,后者下降5.0%。塑料橡膠、光學鐘表醫療設備和紡織品及原料等也是臺灣自大陸進口的重要產品。
而對比“中國臺灣對全球市場進口”與“中國臺灣對內地進口”的情況來看,進口格局也大體保持一致,主要偏向于初級機電產品和化工產品,以及賤金屬及制品、塑料和橡膠、紡織品及原料等原料型產品。但由于中國大陸也是礦產品等資源的消耗大國,故其出口到中國臺灣的礦產資源相對較少。
從2018年中國臺灣從中國進口的主要產品金額占該產品進口總額的比重來看,在家具、玩具和紡織品上,自大陸的進口額占這些產品進口總額的58.4%和42.7%,占比明顯領先,主要原因是中國在玩具、紡織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生產出口上有明顯優勢。此外,隨著內地機電產品工業逐步成長,出口的機電產品也日漸增多,但技術含量整體仍不及中國臺灣的產品。
中國臺灣與內地雙邊貿易發展趨勢
一方面,內地是中國臺灣的第一大進口和出口市場,中國臺灣對外貿易對大陸市場依存度非常高;另一方面,中國臺灣是大陸2018年第六大貿易伙伴,內地市場在高精尖機電、光學等產品上對中國臺灣具有較大的依賴性。總體來看,未來中國臺灣與內地的雙邊貿易發展仍具有較大發展潛力,或將朝著以下趨勢發展:
第一,中國臺灣對內地貿易順差或將持續擴大。長期以來,中國臺灣對外貿易持續保持順差狀態,但是其對日本、韓國等國家均是貿易逆差,而貿易順差主要來自于中國香港和中國大陸,二者貿易順差在2018年分別增長了0.5%和11.6%,即中國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快速增長。事實上,近年來中國臺灣對內地的貿易順差總體確實在不斷擴大,預計未來該趨勢將得到延續。
第二,中國臺灣與內地間服務貿易額不斷攀升。鑒于中國臺灣地域狹小的先天劣勢,其服務業的發展必須以廣袤的區域經濟版圖為平臺,必須以積極推動區域經濟整合的態度為其服務業爭取發展空間。而從中國臺灣的周邊環境來看,加強同大陸的合作是島內服務業發展的最佳選擇。在2013年6月兩岸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后,兩岸服務貿易總體有向好發展趨勢,預計未來兩地服務貿易額還將不斷增長。
第三,兩岸機電產品貿易熱度將持續高漲。目前,兩岸電子信息及先進制造業等機電產業是兩岸經貿合作主體,投資合作貿易規模逐年擴大,體現出兩岸在該領域的互補性與重要性。據臺灣關稅總局統計,2018年,中國大陸是中國臺灣最大的機電產品出口和進口市場,兩岸機電產品貿易額占兩岸貿易總額近8成;中國臺灣是大陸第一大機電產品進口來源地,而大陸是中國臺灣最大的機電產品貿易伙伴,大陸連續14年成為中國臺灣機電產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因此,可以預計未來多年兩岸機電產品貿易仍是主要熱點。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從當前外貿行業的宏觀景氣狀況出發,以外貿行業的發展經營和行業需求走向為依托,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外貿行業的發展與行業需求和發展速度,對外貿行業的發展前景做出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