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咖啡市場消費現狀與發展趨勢 中國消費者咖啡消費頻次有待提升【組圖】
2018年國內熱度最高的飲品為來自海外的洋貨—咖啡,從國外大型連鎖品牌加碼布局中國市場,到本土新零售品牌席卷市場,再到行業巨頭星巴克攜手阿里巴巴達成新零售全面戰略合作。可以看出,中國消費者對咖啡的需求不斷提升,中國消費者的咖啡消費模式也在發生改變。隨著便利店咖啡、互聯網咖啡等不同模式的興起,行業早已擺脫了早期的固有模式,開拓出更多的咖啡消費場景。
消費者更傾向外資品牌,本土品牌仍處追趕期
根據歐睿咨詢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咖啡市場CR5達到74.9%,且排行前三的品牌均為外資品牌,本土品牌連咖啡、瑞幸咖啡位列第四、五位。海外品牌如星巴克、Costa由于進入中國市場早,品牌影響力大,在我國現磨咖啡市場中仍占絕對主導。綜合來看,在我國咖啡消費市場中,消費者更傾向于外資品牌,本土品牌仍處追趕期。
咖啡消費場景不斷得到拓寬,咖啡消費日趨大眾化
追溯我國咖啡市場消費模式,在較長時間內,我國的咖啡館被星巴克等海外連鎖品牌或者小眾的獨立咖啡館兩類模式主導,消費者對于品牌的追求大于口味,對于環境計較多過價格,更接近于體驗經濟。2010年起,國內開始出現線上咖啡品牌,這得益于我國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而2014年后出現的連咖啡、瑞幸咖啡等互聯網咖啡品牌,使用“中檔品質+低檔價格”的產品,適應生活節奏的外賣配送方式和互聯網營銷模式,將咖啡從還不夠普及的文化象征還原為一種受歡迎的大眾消費高品質飲品。
新零售點燃咖啡市場熱度,咖啡飲用場景迅速豐富
咖啡新零售的出現,在普及咖啡文化的同時,也豐富了咖啡的消費場景。當前,在現磨咖啡領域,除了傳統的連鎖咖啡店(以星巴克、Costa 等為代表)之外,多家快餐連鎖也將咖啡添加入飲品菜單,典型如麥當勞麥咖啡、肯德基咖啡等;此外,為消費者熟知的飲品連鎖(如 COCO、一點點等奶茶連鎖)也推出了咖啡系列,眾連鎖便利店也紛紛購入了咖啡機,想于不斷增長的咖啡市場分一杯羹。
線下精品開拓外賣咖啡市場,帶動手沖咖啡的增長
根據餓了么發布的排行榜,2018年,我國外賣咖啡使得線下精品手沖咖啡的消費場景豐富起來,線上精品咖啡手沖咖啡的訂單量提升153%,外賣精品咖啡的出現,使得這些傳統線下咖啡店覆蓋不到的場景,成為線下精品手沖咖啡的新增長點;手沖咖啡既能滿足消費者對精品咖啡的品質追求,又能滿足便捷快速的消費節奏;特別是酸味適中,果香濃郁的小眾咖啡豆品類消費需求提升明顯。
相較咖啡成熟國家消費頻率,中國消費者咖啡消費頻次有待提升
咖啡本身具備成癮性,這一特性決定其具備高頻次消費的特征。參考其他咖啡成熟國家的消費頻率,較高如德國(2018年每人平均咖啡飲用量達到867.4杯),其次如美國(年消耗量388.3杯),香港(年消耗量249.5杯),臺灣(年消耗量209.4杯)。而當前中國大陸的平均每人每年僅飲用6.2杯。細分到現磨咖啡,每人每年消耗量僅1.6杯。與咖啡文化、奶茶文化都較為成熟的香港、臺灣地區相比存在顯著的差距,隱藏很大的提升潛力。
更多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咖啡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全球咖啡行業發展現狀;國內外咖啡行業發展現狀;咖啡行業競爭格局;咖啡行業的細分產品和應用領域;咖啡行業重點區域分析;咖啡行業的重點企業經營情況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