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垃圾分類產業市場概況與發展趨勢 垃圾回收上下游渠道有望進一步規范化【組圖】
自2016年起,國家政策層面上漸漸重視起垃圾分類系統建設,以此來破解“垃圾圍城及混合收集”困境,并在這期間制定了2019-2025年各個階段的發展目標: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從46個重點城市向全國300余個地級以上城市推進。而這些發展目標將推動我國生活垃圾集運、分類、回收處理等專業設備的需求,從而給垃圾分類處理設備相關企業帶來發展機遇。隨著我國垃圾分類系統的逐步建立,我國垃圾回收行業上下游渠道有望進一步規范化。
垃圾分類正在破解“垃圾圍城及混合收集”困境
當前,中國每年垃圾總量超過10億噸,每年還以5-8%速度增長,國內至少有三分之二城市面臨“垃圾圍城”窘境,國內土地資源等限制中國垃圾進一步增長。另外,中國垃圾收集方式基本采用混合收集,混合收集存在“摻混有害垃圾易污染環境、垃圾中的有用資源難以有效利用、后端垃圾處理設施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等困難。國外實踐表明,垃圾分類可有效減少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并回收垃圾中的價值資源,從而破解“垃圾圍城及混合收集”困境。
在我國,自2016年起,國家政策層面上漸漸重視起垃圾分類制度來,也希望通過建立起完善的垃圾分類體系,以此來破解“垃圾圍城及混合收集”困境。而破解這一困境的發展歷程如下所示:
國家層面高度重視垃圾分類: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強調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垃圾分類成為繼霧霾、黑臭水體后,中央高層關注的又一重大環境民生議題。2019年6月,習近平又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
垃圾分類進程明顯加快:2019年6月,住建部發布《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提出,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2020年底,全國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2年前,各地級城市至少有1個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垃圾分類處理設備相關企業迎來發展機遇
2019-2025年,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從46個重點城市向全國300余個地級以上城市推進,將推動我國生活垃圾集運、分類、回收處理等專業設備的需求。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我國在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方面尚沒有足夠的經驗,相關產業鏈的完善和有效需求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時間,相關行業的爆發式增長較難出現。但長遠來看,垃圾分類處理設備的空間廣闊,相關企業將迎來逐步發展的機會。
“互聯網+”模式成為當前垃圾分類新思維
2017年,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制定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中鼓勵“互聯網+”模式等創新機制,來實現線上信息流與線下物流的統一。垃圾分類主要涉及到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四個環節,各類平臺及APP可以在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在前端協助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在中端實施有效監控、在終端促進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目前,國內互聯網+垃圾分類行業中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有小黃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奧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虎哥環境有限公司以及廣船國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小黃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已經進駐了35個城市,覆蓋8649個小區,擁有將近380萬的用戶。
垃圾回收上下游渠道有望進一步規范化
2019年全國陸續發布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和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從居民端開始按類別投放,加上終端收轉的規范化,末端回收利用將正式實現規范化。各省市將加大力度整治“小、散、亂”,且垃圾分類行業的中下游相關產業將同時被整治,而各類企業有望借垃圾分類政策的推行加強終端渠道的滲透,縱向拓展維度的加深和企業端參與率的提高,有望有效擠占零散拾荒者和小散作坊類企業渠道的規模,回收效率、回收物處置規范程度都有望大幅提升。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生活垃圾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生活垃圾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生活垃圾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