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有色金屬鎂行業產業鏈及發展趨勢 原鎂消費向鎂合金轉移【組圖】
有色金屬鎂產業鏈包括提純、鑄造、壓鑄以及應用等環節,經過多年的發展,有色金屬鎂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鏈條。上游環節主要是將自然界各種形式存在的鎂提純加工成原鎂,中游制造鑄造環節是將原鎂進行加工處理以待實際應用,例如鑄造鎂合金、鑄造鋁鎂合金、煉鋼脫硫等;下游主要為應用環節,鎂合金和鋁鎂合金應用領域較為廣闊,主要應用領域有汽車、軍工、航空航天、3C產業、醫療器械等。
有色金屬鎂產業鏈結構完整,鎂合金應用領域眾多
有色金屬鎂是自然界中含量最高,分布最廣的元素之一。鎂屬于輕金屬之一,原子序數為12,在地殼中是第八豐富的元素,約占2%的質量,在自然界中沒有純凈的有色金屬鎂存在,多以不同含量的化合物形式存在,獲得有色金屬鎂需要進行提純加工,經過多年的發展,有色金屬鎂行業形成了提純、鑄造、壓鑄以及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條。
有色金屬鎂行業產業鏈上游環節主要是將自然界各種形式存在的鎂提純加工成原鎂,中游制造鑄造環節是將原鎂進行加工處理以待實際應用,例如鑄造鎂合金、鑄造鋁鎂合金、煉鋼脫硫等;下游主要為應用環節,鎂合金和鋁鎂合金應用領域較為廣闊,主要應用領域有汽車、軍工、航空航天、3C產業、醫療器械等。
自然界中多以礦石形式存在,提純原鎂主流為兩種工藝
鎂在自然界中有固體和液體兩種存在形式,固體包含菱鎂礦、白云石、蛇紋石等;液體包含海水、天然鹽湖水以及地下鹵水。根據亞洲金屬網統計,目前開采鎂資源主要來自菱鎂礦(MgCO3,鎂比重28.8%)和白云石礦(MgCO3·CaCO3,鎂比重13.2%),其次為海水苦鹵、鹽湖鹵水以及地下鹵水。
鎂生產工藝包括電解法和硅熱法(皮工法),其中硅熱法投資少,可利用資源豐富的白云石,在中國得到廣泛的應用,而海外電解法的應用則較為普遍。憑借資源以及煤炭能源優勢,中國自1999年起成為全球最大的鎂生產國,2018年占全球鎂錠生產的83%,且向全球出口大量的鎂錠、鎂合金制品、鎂粉等鎂產品。
我國應用原鎂提純的主要方法為硅熱法,由于設備投資少,技術難度小,原料存儲量豐富等特點,參與原鎂提純上游環節的企業數量眾多,競爭較為激烈,市場份額占比較大的公司多布局有色金屬鎂產業鏈,原鎂提純僅為公司業務中的一部分,節約中間成本,利潤率較高,在行業中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原鎂提純及鎂合金制造主要企業有云海特金、銀光鎂業、鹽湖股份等。
下游消費向鎂合金轉移,鎂合金成為消費增長主要動力
在原鎂制造及加工中,鎂合金已經成為原鎂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根據Magontec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鎂合金約占全球原鎂消費的35.6%,下游消費向鎂合金轉移,鎂合金已經替代鋁合金消費成為原鎂需求的第一大領域。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有色金屬產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有色金屬產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