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民企500強上榜企業所屬地區與行業情況 多分布在東部地區,制造業企業是中堅力量
民營企業500強規模穩步增長、社會貢獻持續加大、產業結構日趨優化。2018年,盈利能力和經營效率小幅下降,虧損情況有所改善。
2019年8月22日,全國工商聯在青海西寧發布了《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報告》,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7212.02億元的營業收入再次蟬聯榜單之首。民營企業500強規模穩步增長、社會貢獻持續加大、產業結構日趨優化,盈利能力和經營效率小幅下降,虧損情況有所改善。
入圍門檻攀升,整體規模穩定增長
近年來我國民營企業500強企業入圍門檻攀升,由2011年的65.69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185.86億元,7年間增長了2倍。2018年,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入圍門檻達85.63億元;民營企業服務業100強入圍門檻達241.13億元。2018年民企500強收入總額穩定增長,合計為285033.67億元,增幅雖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強勢之姿。
企業發力向頭部靠攏
將企業營收分為3個等級“>1000億元”,“500~1000億元”,“100~500億元”,可見,近三年跨入千億陣營的企業逐年增加,2018年為56家,較2年前翻了一番,500強民營企業入圍門檻提高、超大型企業繼續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這一方面有利于產業集中度的提升,反映了企業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同時也要注意在國內防止形成壟斷,要注意保護中小企業、創業企業的生存空間,保持微觀層面的競爭活力。
稅收貢獻進一步增長
從納稅總額來看,民營企業500強納稅總額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占全國稅收總額的比重持續增加。2018年,民營企業500強納稅總額達13099.4億元,占全國稅收總額比重為8.38%
呈現東部優、中西部追趕的格局
整體看來,民營企業仍主要集中于東部地區。東部地區在入圍企業數量、營業收入和資產規模等指標上位于榜首且領先優勢明顯,西部地區以0.17%的資產增幅創造了11.41%的營業收入增長,資產利用效率較高,單位資產創收能力高于其他地區。
浙江省企業上榜最多,有92家,其次為江蘇省、山東省和廣東省,分別是83家、61家和60家。上述四省的上榜企業數量達到296家,占比為59.2%。此外,超過七成的高科技企業分布在上述四省,表明該四省的經濟結構優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增長質量也要好于全國其他省份。
與上榜企業數量相對應的是,2019年上半年這幾個省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也居全國前4位,在全國GDP中的比重達到41%,其中廣東省、江蘇省、山東省和浙江省的GDP比重分別為12.3%、11.8%、10.2%和6.9%。上榜民營企業數量與各省GDP規模的大致匹配,表明民營企業是各省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重要發動機。
除了與各省GDP排名相匹配外,上述各省從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余額比重,也居于全國前四位,2018年末其占比分別為10.7%、8.6%、5.7%和7.8%,合計比重為32.8%,反映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與經濟增長大體匹配。
第二產業占據主體
在產業結構方面,民營企業500強產業結構延續以往第二產業占據主體地位的趨勢。2018年第一產業入圍企業數量為6家,較上年增加1家;第二產業入圍企業數量由2014年的364家下降為2018年的337家,降幅為7.42%;第三產業入圍企業數量由2014年的130家增加為2018年的157家,增幅為20.77%。
500強中制造業企業繼續占據主導地位,2018年該行業數量為295家,較上年增加7家。制造業企業營業收入總額占民營企業500強比重下降0.12個百分點,稅后凈利潤占民營企業500強比重增加0.62個百分點,納稅總額占民營企業500強比重增加0.44個百分點,稅后凈利潤占民營企業500強比重增加0.62個百分點,員工人數占民營企業500強比重增加2.79個百分點。
黑色采掘、房地產、建筑企業等占比過高,新經濟企業占比較少
2018年,民營企業500強前十大行業共包括13個行業、312家企業,較上年減少4家企業。行業分布結構繼續變化,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綜合兩個行業分別位居第一和第二,與上年一致。綜合、房地產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5個喊個企業數量較上年均有所增長。
黑色采掘、房地產、建筑企業等占比過高,新經濟企業占比較少,這一方面反映了當前和過去一個時期的經濟結構特征,同時也反映了中國經濟供給結構老化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未來這些供給老化的行業增長前景堪憂,新經濟企業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壯大,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任重而道遠。
2018年,民營企業500強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依然位居榜首,且入圍企業數量呈上漲態勢。
科技企業兩極分化明顯
2018年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7212億營收再次蟬聯榜首,這已是華為蟬聯該榜單的第四年,海航集團、蘇寧控股分列二三位,營收額分別為6183億、6025億。在榜單前10名中,華為、蘇寧、京東、聯想、國美5家科技企業鎖定5個席位。
而在總體榜單中,科技企業占比遠不足10%,凸顯出在科技行業,民營企業發展“兩極化”十分明顯,即科技企業巨頭體量大,但嚴重缺乏“腰部”中等體量的公司
2019年雖然傳統產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但是5G、新能源、人工智能、物聯網、基因技術、腦科學等新技術突破和新產業爆發,也都孕育著巨大的增長前景。抓住全球產業鏈調整和重構帶來的機會,中國將涌現出更多的科技創新企業。與這些產業重構相關的上下游企業也將像二十年前搭上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快車一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民企500強經營情況
1、盈利能力和經營效率小幅下降
從盈利情況來看,2018年民營企業500強銷售凈利率整體銷售凈利率、資產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均較上年有小幅回落。從銷售凈利率來看,2018年民營企業500強的銷售凈利率為4.52%,較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2、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銷售凈利最高,批發業最低
共有23個行業該項指標高于4.52%,其中有5個行業的銷售凈利率水平超過10%,較上年增加1個行業。與上年相比,銷售凈利率超過10%的民營500強企業所屬行業變化較大,除房地產業為上年入圍的行業外,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食品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4個行業均為新入圍行業。
2018年有4個行業銷售凈利率不足2%,與上年數量持平,分別為文化藝術業,商務服務業,零售業及批發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銷售凈利率與上年有較為明顯的下降;專用設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整體經營效益較上年有顯著提升;食品制造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較上年增幅也較為明顯。
3、虧損情況有所改善
2018年民營企業500強共有11家企業發生虧損,較上年增加2家。2018年民營企業500強調整后虧損總額為78.89億元,較上虧損總額減少392.57億元,虧損情況有所改善,虧損企業戶均虧損額為7.89億元。虧損企業所屬行業分別為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批發業,房地產業,醫藥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綜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從當前外貿行業的宏觀景氣狀況出發,以外貿行業的發展經營和行業需求走向為依托,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外貿行業的發展與行業需求和發展速度,對外貿行業的發展前景做出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