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知識產權行業發展現狀 知識產權發展水平穩處于世界中上游
2010-2018年我國知識產權創造數量大幅提高,目前我國已成為專利申請大國,但知識產權創造質量需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競爭力與地區經濟實力聯系密切,區域不平衡仍在延續;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水平穩處于世界中上游,但外部環境仍有所欠缺。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尚處于起步階段。
知識產權在現代全球經濟中是一個關鍵性的競爭因素,2018年以來,知識產權行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知識產權局重組,成為集專利、商標、地理標志為一體的世界第一大知識產權局;美國以知識產權為由對華發起貿易戰,挑戰大家的神經;2019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表示將全面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及保護成為大家非常關注的詞匯。
從知識產權的生命周期角度看,可以將產業鏈劃分為創作、保護、運營三個主要環節。1)創作:制作、代理,主要是指知識產權的形成過程;2)保護:確權、檢測、管理,主要是明確知識產權的權益,其中管理包括全網監測、大數據分析 等;3)運營:分發、銷售,主要涉及知識產權的變現過程,也包括維權環節。
通過梳理發現,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知識產權創造量穩步增長
創造方面,2010-2018年我國知識產權創造數量大幅提高,國內專利受理、商標受理數量加速增長。在專利方面,2018年,我國國內專利申請量首次突破400萬件,達432.30萬件(不含PCT國際專利申請和專利復審),同比增長16.92%;在商標方面,受官費下調、新一輪商標注冊改革的影響,繼2017年我國商標申請量(574.8萬件)實現爆發式增長后,2018年,我國商標申請量延續爆發式增長態勢,全國商標注冊申請量達737.1萬件,同比增長28.20%,較2017年略有放緩,但是仍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
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由1.7件提高到11.5件;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由1.1萬件提高到.1萬件;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量由1928件提高到6865件;著作權登記量由44.2萬件提高到345.7萬件。
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特點
1、我國已成為專利申請大國 但知識產權創造質量需進一步提高
2019年10月16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最新報告,2018年全球創新者共提交了330萬件專利申請,其中中國的專利申請量為154萬件,占全球46.4%,遠超美國的59萬件、日本的31萬件,連續8年位列世界第一。排在中國局之后的是美國(597141件)、日本(313567件)、大韓民國(209992件)和歐洲專利局(歐專局;174397件)。這五大主管局受理的申請數量共占世界總量的85.3%。
國際專利方面,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報告顯示,2018年提交國際專利申請最多的國家的是美國(56142件),第二名是中國(53345件),第三、第四、第五分別是:日本(49702件)、德國(19883件)、韓國(17014件)。WIPO表示,按照目前的趨勢,預計中國將在今后兩年內趕超美國。
雖然從2001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專利申請大國,然而質量并未完全跟上數量的提升。從專利授權的占比來看,目前國內實用型專利授權占比仍然較高2018年約為47.9%。同發明專利相比,實用型專利審查要求較低,科技含量不高。因此,美國并未設立實用型專利,日本在提高實用型專利的申請門檻后,也大幅降低了實用型專利的申請占比。因此,從專利的授權占比來看,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仍然存在結構性分布不均的特點,未來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2、知識產權競爭力與地區經濟實力聯系密切 區域不平衡仍在延續
2018年全國31個地區只是產權綜合發展指數仍呈現階梯狀分布,整體上東部發展優于西部及東北部,中部,東北部及西部部分地區知識產權發展狀況明顯提升,西部8個地區綜合指數低于60,和東部發展優勢地區形成明顯對比。
3、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水平穩處于世界中上游 但外部環境仍有所欠缺
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2018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評價報告》選取了33個指標,將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與其他國際進行對比。從得分分布上看,與2016年相比,2017年世界知識產權發展狀況依然呈現梯隊分布,第一梯隊美國、日本的總指數得分領先其他樣本國家,兩國所處優勢地位明顯;得分大于50的第二梯隊國家排名相對穩定,得分與美國、日本的差距在上一年度基礎上又有所拉大,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水平穩居世界中上游,2017年超越丹麥、新西蘭、新加坡、芬蘭、英國,世界排位由第13位上升至第8位。較之2016年,我國的只是產權發展狀況總指數得分從58.2提升至62.58,與知識產權強國的差距繼續呈現縮小趨勢。
與四十個世界主要國家比較,我國知識產權環境、能力、績效三個指數中,環境指數近些年排名均落后于知識產權能力和績效指數,表明我國知識產權工作需要進一步在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
中外版權人平均收益比例差距較大
從市場角度看,根據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在2017“數字版權保護與版權費結算”主題論壇的數據,歐美成熟體系下,版權人平均可獲得市場收入的15%,而在中國只有不到3%的版權收益,差距較大,意味有較大的市場機會。圍繞知識產權領域已有不少企業介入布局。
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尚處于起步階段
知識產權相應的產業鏈包括知識產權確權、交易、維權等。據測算,知識產權服務業背靠著萬億的市場規模:代理365億+信息咨詢766億+技術合同交易20000億+知識產權融資1800億+知識產權維權100億。巨大市場規模背景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整個知識產權服務市場還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在此巨大市場規模背景下,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整個知識產權服務市場還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
1、專利服務企業
2010年至2012年,全國專利代理機構數量以平均每年50家左右的數量平緩增長。2013年,全國代理機構數量突破1000家,專利代理機構數量開始呈現大幅增長趨勢。之后的幾年,每年新增代理機構均在100家以上。從2016年開始,專利代理機構數量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年增長率維持在20%左右,其中2018年較2017年增加了371家,增長率為20.3%。截至2019年10月底,專利代理機構總量達到2618家,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227.66%。
2、商標服務企業
自2002年以來,中國商標代理機構數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截至2019年4月底,在商標局備案商標代理機構全國共40431家,其中,代理機構30967家,律所9464家。
軟件產業值得關注
“創作-保護-運營”產業鏈環節中,軟件與系統廠商是關鍵。三個領域涵蓋制作、代理、確權、監測、管理、分發、銷售等多個細分環節,對應萬億級市場。其中軟件和系統廠商是實現知識產權確權和保護的基礎。
根據BSA整理的數據,中國軟件盜版率在2017年為66%,在世界主要國家中處于前列,并比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巴西高出20%??梢娷浖I版在我國十分猖獗,這也給我國軟件市場發展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在控制軟件盜版率方面,西方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約為20%-25%,如果我國以這一標準作為知識產權市場保護的目標,軟件市場將迎來三倍以上的市場空間。
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是目前以及未來我國的持續發展方向,知識產權的付費與深度商業化獲利符合國家政策導向與產業升級方向。在此背景下,大批影視、圖片、文學、音樂等版權運營與服務的公司業務規模也將快速擴張。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知識產權代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知識產權...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