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卡行業進入“搶蛋糕”時代
江湖紛爭難解,產品銷量是問鼎中原的利器。但是,在重卡市場上,不再單以銷量論英雄,市場占有率方面的競爭將顯得更為重要——牢牢抓住市場占有率才是在百萬級重卡市場上的王者之道。
群雄紛爭
中國的重卡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初。1960年4月15日,濟南汽車制造廠試制出了第一輛重型卡車JN150,該車為八噸載貨車,從而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重型汽車的歷史。該產品系模仿外國車型仿制而成,技術性能和生產工藝均較低,但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
八十年代奧地利斯太爾技術的引進改變中國卡車業解決了缺重的汽車格局。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斯太爾技術引進項目在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功,斯太爾項目先揚后抑,進而涅槃重生形成目前中國重汽、陜重汽、上汽依維柯紅巖和福田等“泛斯太爾卡車產業”,年產量占據著中國重型卡車的半壁江山。
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先后引進了羅曼、斯太爾、太脫拉、奔馳和日產柴等五個重型卡車整車項目,其中斯太爾、奔馳和日產柴等三個重卡項目得以延伸到今天。奔馳血統的兩兄弟合并而成的“北奔重卡”年產銷量,只有“泛斯太爾卡車產業”的十分之一。
當今的重卡市場上,東風、一汽、中國重汽一直主演重卡市場的銷售傳奇,“三國鼎立”的局面暫時難以被打破。2006-2011年期間,前六位企業雖然具體銷量排名有變化,但一汽解放、東風商用車、中國重汽、陜西重汽和福田汽車一直占據著重卡銷量前五名位置,2011年五家企業合計市場占有率達到75%以上。
此外,大運汽車、聯合卡車、徐工科技、長安重汽、力帆駿馬、廣汽日野、恒天重工、精工汽車、云頂重卡、趙龍重卡等重卡新軍也在近三年內進入人們的視線,想要在重卡市場上分一杯羹。
市場占有率才是王道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國內重型車企業競爭由過去單一產品的競爭擴展到全面資源競爭,現在重卡企業要想生存下去,在競爭中得到發展,不僅需要適合市場的產品,同時要有良好的配套資源、營銷體系,以及足夠的資本支持。企業的競爭反映在業績上,產品銷售量的多少直接決定企業業績的優劣。
但是我們認為,未來市場銷量是增是減,會受到政策、下游需求等因素的影響,市場銷量也不同,很難用數量去考核重卡企業的優劣。而市場占有率才是各重卡企業關注的焦點,不管市場總量變化如果,市場占有率的提升直接反應企業的競爭力的增強。
以近幾年的重卡市場競爭力為例,2010年以前的重卡市場競爭尤為激烈,一汽解放、東風商用車、中國重汽、陜西重汽和福田汽車一直占據著重卡銷量前五名位置,但是他們的市場占有率差別并不明顯。但2011年則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重卡群雄呈現出兩大陣營。
2011年,東風、一汽、中國重汽分別以21.12%、17.96%和16.19%的市場份額占據重卡市場第一陣營。而福田、陜汽、北奔重汽則處于第二陣營,2011年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2.17%、11.83%和4.54%,雖位于第二陣營,但也雄心勃勃,力爭上游,沖擊第一陣營。
2006-2011年我國重卡市場占有率變化(單位:萬輛,%)
資料來源: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中國重卡行業市場研究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市場占有率才是王道,誰擁有高的市場占有率誰就占據了市場的制高點。也正是為了搶占市場占有率,重卡企業之間的競爭便從分羹真正進入了“搶”大蛋糕的時代。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