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資進入或可激活萬億通用航空市場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持有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證的企業共123家,同比增加12家,開展非經營性通用航空活動的單位12家;共擁有通用航空機場及臨時起降點286個,其中通用航空機場70個,臨時起降點216個;中國通用航空機隊在冊總數為1154家,比上年增長14.3%,其中固定翼飛機893架,旋翼航空器238家,氣球17架,飛艇6架。
制圖:前瞻產業研究院
2011年,全國通用航空共完成作業飛行50.27萬小時,比上年增長28.5%。作業時間量排在前三位的通用航空項目分別為石油服務、農林化飛行、航空攝影。目前,經國家發改委批準建立的8個國家或省部級航空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布在西安、沈陽、哈爾濱、安順、成都、上海、天津、珠海。此外,山東濱州、江西南昌、河北石家莊等地都在積極發展以制造為基礎的通用航空產業基地。
然而,盡管我國通用航空業發展迅速,但與通航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截至2011年,美國通用航空飛行器超過22萬架,而我國只有其1/200;美國每年通用航空飛行作業時間保持在2000萬小時以上,而我國不到其1/40;美國共有近20000座機場,而我國只有70個通用航空機場。
巨大的差距也折射出巨大的潛力,而巨大的潛力不僅需要國家對通用航空產業的財政扶持和政策傾斜,更需要民間資本的進駐,只有這樣才能激活我國萬億通用航空市場的巨大潛能。不管是通用航空產業的制造、培訓、運營,還是通用航空機場的建設,都需要資本的參與。
目前來看,資本雄厚的民營企業在與通用航空有關的設備制造方面參與比較多,近年來在公務機運營方面關注也較多,這往往也是民營企業熟悉和擅長的“偏硬”的領域。與此相比,在通用航空運營和飛行服務保障、人員培訓和金融租賃等“偏軟”的領域,民營資本也在逐漸涉足,但由于相關政策、運營和盈利模式的不確定等因素,民企參與的速度和規模相對較弱。
近年來,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說明,政府對于包括民營資本在內的多種資本進入航空業領域也是鼓勵的態度。我國通用航空行業目前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差距非常大,不過也正是因為存在巨大的差距,為民營資本進入這個行業提供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然而,通用航空的發展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整個航空產業鏈的發展。諸如空域開放、大型航空器、航空發動機及飛行員培訓等諸多問題都使得通用航空行業的發展,不會非常迅速,至少不會是2年到3年的問題,而需要10年或20年時間。這就是民營資本可能面臨的苦難和挑戰。對于企業而言,要有沉穩發展的打算,而不是資本的炒作。
國際經驗顯示,當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時,通用航空將進入快速發展通道;當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時,私人娛樂飛行將占通用航空市場的60%以上。根據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2012年中國人均GDP將突破4000美元,2018年將突破8000美元。預計到2015年,中國需要通用飛機將超過10000架,通用航空將成為繼干線飛機、支線飛機之后航空工業另一個迅速崛起的朝陽產業。
也許到若干年之后,下午下完班打個“飛的”從深圳到北京參加會議或出席宴席將成為可能。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